摘要: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在高校教學活動中存在學生厭學現(xiàn)象也越來越嚴重。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存在不僅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嚴重制約作用,而且影響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的提高。因此在高校實施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厭學成因進行分析,進而探討相應的解決對策對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學生厭學;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a)-0000-00
學生厭學是各高職院校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一個普遍且重要問題。學生厭學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不但會對學校的教學質量產生嚴重制約作用,同時更會對學生自身發(fā)展產生嚴重影響[1]。本文通過對高校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探討有效的應對措施,旨在為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可靠參考意見,促進高校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高校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主要原因
1.1學生自身原因
第一,學生學習基礎差,無法跟上學習進度。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校招生門檻越來越低,部分進入高校的學生起點較低、基礎較差,多數(shù)高校均存在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現(xiàn)象。進入高校后,基礎較差的學生面對繁重的學生任務無法適應,甚至無法招架,因此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法跟上其他學生。隨著學習程度的不斷深入,這部分學生會覺得越來越吃力,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嚴重的自卑感,最終導致其產生厭學情緒。
第二,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缺乏興趣,學習無積極性。專業(yè)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內容,專業(yè)也是學生進行學習和工作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將專業(yè)知識學好了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進而使學生更能滿足今后的工作要求。在高校學習過程中,如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缺乏興趣,其便會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進而逐步形成厭學情緒。正確的專業(yè)選擇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嚴重影響,同時還直接影響到高校教育的價值體現(xiàn),甚至會影響到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在對專業(yè)進行選擇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無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其自身的潛能無法得到有效激發(fā),因此學生學習積極性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挫傷,進而無法激發(fā)起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抵抗外部相關因素的誘惑。在高校學習過程中,學生擁有較為自由的空間,學生在學校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可以自己支配。同時高校是一個小社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如果學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強,極易受到社會上存在的相關消極思想和不良風氣影響。部分學生在社會消極思想的影響下認為就業(yè)前景黯淡,因而失去學習熱情。部分學生未能正確面對就業(yè)競爭壓力,產生退縮情緒。還有些學生在學校期間熱衷于兼職、談戀愛,沒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第四,學生自身未能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在高校中,部分學生存在畏縮不前或者好高騖遠的心態(tài)。畏縮不前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對自身前途不抱太大希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未能嚴格要求自己。好高騖遠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急于想取得優(yōu)異成績,因此未能正確對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定位。
1.2外部條件原因
第一,應試教育原因。應試教育重視對學生進行智力培養(yǎng),而忽視德體美勞;重視應考科目,而忽視選修、免考科目;重視知識量的積累,而忽視學生素質及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開發(fā);重視理論教育,而忽視社會實踐。在應試教育中,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未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未能得到很好激發(fā)。
第二,學校原因。學校教學及管理方式使用不當。高校擴大招生后,教師隊伍、教學設備等的建設相對滯后,因此,高校實驗室、圖書館等在教學活動中的使用均受到各種限制。多數(shù)高校均普遍存在一間教室擠滿幾百學生的現(xiàn)象。因此,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得到有效監(jiān)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是照本宣科,在考試之前進行劃范圍和圈重點,考試的題目出的越來越簡單[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點名,對學生進行提問,因此多數(shù)學生可隨意逃課。此外,多數(shù)高校硬件資源還較為短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充分進行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高校在學生管理上所應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還缺乏科學性,管理模式無法適應高校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心理特點,因此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1.3家庭原因
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嚴重影響。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家庭生活越來越大,因此多數(shù)家長均忙于掙錢,高度重視為孩子改善生活條件,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因此,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未能得到家長的足夠重視,導致學生隨心所欲地進行學習。家長的不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產生嚴重影響,進而促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應對學生厭學的對策
2.1構建社會化教育網(wǎng)絡系統(tǒng),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科學引導。高校應積極進行社會化教育網(wǎng)絡系統(tǒng)建設,最大限度地降低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干擾。在教學活動中構建起一個社會、學校、家庭存在連動性和科學性的教育體系,并對這個體系進行充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生素質教育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爭取社會的支持是一個重要條件。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應在學校內設立家長驛站,加強對家長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認識對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家長的素質及認識提高后便會積極配合學校各項工作,提高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度,進而可有效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
2.2優(yōu)化專業(yè)課程內容設置
高校在對專業(yè)課程進行設置時,應根據(jù)各專業(yè)存在的特點進行課程內容設置。在傳統(tǒng)課程體系中,課程內容的設置偏向于知識到知識,理論到理論的模式,在課程內容上更加注重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均是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較少的實踐機會。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未能充分結合進行,因此,學生的學習較為枯燥。同時,在這樣的課程教學過程中也很難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這樣的教育模式會對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產生一定的封閉作用,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在教育過程中進行專業(yè)課程設置時,應充分根據(jù)各專業(yè)具有的獨特特點進行課程內容設置,高度重視在教學活動中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時間和實踐空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較為寬松的環(huán)境,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潛在能力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學生才可在學習過程中盡情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張揚自身發(fā)展個性、發(fā)揮自身專長。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及模式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加以應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知識講授與實踐操作相互結合,促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進而使知識變活,活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2.3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個性化教學方案進行設計
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面對的教學對象為個性多樣,興趣愛好豐富多彩的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應充分結合教學對象自身發(fā)展所具有的特點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在保證正常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及特點適當?shù)拈_展相應的課外教學活動[3]。這樣的教學方案可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興趣,讓每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充分挖掘自身具有的潛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點。同時,應用個性化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可使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起學習榜樣,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學生在享受成功喜悅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其他學生在欣賞別人成功的過程中增強仿效感,進而增強其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從別人身上得到啟發(fā),促進學生自主進行合作學習,相互幫助和鼓勵,實現(xiàn)學生間進行取長補短,促進全體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4在專業(yè)教育過程中貫穿思想道德教育
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并不斷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學校、教師的主要職能體現(xiàn)為教書、育人。教師在進行知識講授的同時還需高度重視育人。思想道德教育實施過程中應做到關心人、幫助人、教育人、引導人。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學生存在的思想道德問題進行解決,合理地將教育學生和服務學生密切結合,努力為學生在校園中的生活和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努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思想道德高尚的學生在進入社會后,在工作、生活中才會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主,成為對國家發(fā)展有用的人才。在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教育的過程中,靈活應用各種方式,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喚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內部動因,促進其學習的內驅力不斷得到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制力得到增強,從而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感覺得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保持有持續(xù)的學習熱情,才不會產生厭學情緒。
2.5加強學風建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大學是一個具有理想主義精神的小社會,因此高校必須高度重視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在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勤奮的學習環(huán)境、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中,學生的情操才能得到良好熏陶,進而提高其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意志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促進校園環(huán)境育人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發(fā)展。此外,各高校還需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接觸社會,參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及時了解社會及科學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進而促進學生的時代精神得到培養(yǎng)。
3結語
在高校教育過程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存在需要得到高度重視。學生的厭學情緒主要有內在和外在因素共同影響而產生。因此,需要不斷深入地對導致高校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內在和外在相關因素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才能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厭學情緒得到轉化,使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朱向平.高職學生厭學成因與對策[J]大眾科技,2012,14(07):227-228.
[2]唐朋,李抗.淺淡大學生厭學原因及和應對策[J].中華臨床醫(yī)學雜志,2012,10(12):301-302.
[3]黃佛保.試論當前民辦高校學生厭學的成因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