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呼吸訓練對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研究,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辦法及其具備的臨床研究價值。研究方法:選取64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觀察組各32例,兩組患者都采取呼吸功能綜合訓練,并且給予觀察組的患者進行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辦法,給予實驗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辦法。對觀察結果記錄對比并進行分析整個呼吸訓練前后肺氣腫患者的肺功能具體的改善情況。得到結果:觀察發(fā)現(xiàn)護理組患者肺部的通氣功能相對于常規(guī)組好很多,護理組的患者自身的依從性也遠高于常規(guī)組,之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結論:實施慢性阻基性疾病患者進行呼吸訓練非常有助于對患者肺的功能進行改善。改善效果極為顯著。
關鍵字:呼吸訓練,慢性阻塞,肺氣腫,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420-0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78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jīng)相關肺功能、胸部X線檢查。同時聯(lián)合臨床癥狀、體征檢查結果,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男33例,女31例,最小年齡43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62.3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呼吸訓練在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指導下進行,為期6個月,訓練結束后行肺功能復查。呼吸訓練主要有以下方式:縮唇呼吸:閉口,通過鼻進行吸氣,以縮唇動作慢慢呼氣。吸氣與呼氣對時間比1:2。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給予解痙、抗感染、給氧及病情觀察等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呼吸訓練,主要包括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操等方法。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氣峰值流速(PEF)、1s用力呼氣量傭力肺活量(FEV1/FVC)、1s用力呼氣量(FEV1)及最大肺活量(VC)各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對患者進行抗炎、平喘等常規(guī)對癥藥物治療,并在此基礎之上給予患者呼吸功能訓練。訓練內(nèi)容主要包括:吸氣時,用鼻深吸,且腹部可對抗置于該部的手的壓力后并逐漸鼓起。吐氣時手可稍微用力按壓腹部,用縮唇緩緩吐氣。保持吸氣與吐氣兩者之間的時間比為1:2或1:3。訓練時長為5min。立式呼吸?;颊呱眢w保持直立,雙腿并攏,雙臂做上舉工作時開始吸氣,雙手放下時慢慢吐氣,持續(xù)動作15次。參考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優(yōu)質(zhì)護理干預,心理護理,保證其處于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飲食護理,引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耐心地向患者講解病房內(nèi)的各種設施,同時要讓患者做好應對噪聲的準備,避免因為設備運行時所產(chǎn)生的噪聲對患者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除此之外,護理工作者還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x-±s),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相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肺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參考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患者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2組對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護理前各指標組問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指標水平明顯優(yōu)于參考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其病程較長,而且往往需要多次治療,這無疑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擔。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可知,B組32例患者訓練后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訓練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肺彈性回縮力明顯降低,在胸內(nèi)壓力增加及彌漫性小氣道狹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助于氣體的良好交換。同時縮唇訓練能夠延長呼氣及吸氣的時間,有效改善機體的缺氧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通過呼吸訓練中的縮唇訓練,給予患者最佳訓練方式及訓練量,從而促使患者肺功能狀況最大限度的得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與多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生活的質(zhì)量,等不良心理情緒。我院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研究表明,護理組患者的通氣功能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護理組患者的依從性也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2組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針對這一問題,醫(yī)護人員應當與患者保持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為患者講解病情的治療前景和科學的治療手段等,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綜上所述,呼吸訓練能夠有效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在呼吸訓練過程中,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