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在瘢痕性子宮早孕治療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診治的瘢痕性子宮早孕婦女108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采取人工鉗刮術,觀察組患者則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進行藥物治療,比較兩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妊娠終止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在瘢痕性子宮早孕的臨床治療中,運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并且操作簡單,安全系數(shù)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瘢痕性子宮;人工流產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289-01
在臨床上,瘢痕性子宮是指子宮內膜部位有較大的瘢痕。此類女性不容易懷孕,首先是受精卵不容易著床,另外這類婦女一旦懷孕有子宮破裂的危險,嚴重影響到孕婦的生命安全。在早孕期間,孕婦的一系列不適反應也很容易導致流產。瘢痕性子宮的早孕婦需要及時終止妊娠,避免危急孕婦生命安全。本研究選取一段時間內在我院治療的108例瘢痕性子宮早孕的婦女,將其隨機分為不同組,采取不同的流產手術方式,探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臨床應用效果。現(xiàn)對此做相關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診治的瘢痕性子宮早孕婦女108例,其年齡在22~37歲,平均年齡為28.5歲,孕齡均小于12周,所有患者均自愿流產,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5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以及孕齡方面均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對照組孕婦采用人工刮鉗術進行人工流產,術前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注意出現(xiàn)貧血狀況的孕婦,在手術過程中注意操作,避免由于操作導致的子宮穿孔和損傷,對于出現(xiàn)緊急狀況的患者則需要及時處理,對于宮頸管松弛等狀況可稍后進行,另外在手術過程中嚴格注意羊水栓塞的發(fā)生。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進行聯(lián)合用藥流產,患者首先采用兩天的持續(xù)藥物頓服,早上未進食前采用米非司酮75mg,然后第三天清晨服用米索前列醇3片,每片200μg,然后在6h內嚴密觀察孕婦,讓患者排除胎囊,之后需要醫(yī)生對其進行準確判斷。記錄兩組患者的妊娠終止相關指標,進行臨床分析。
1.3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將P<0.05作為差異顯著的統(tǒng)計標準。
2結果
觀察組所有孕婦均終止妊娠,其終止率為100.0%,而對照組患者有43例孕婦終止妊娠,其終止率為79.6%,另外9例孕婦為完全終止妊娠,2例孕婦則妊娠終止失敗,觀察組孕婦的妊娠終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孕婦手術過程中未出現(xiàn)疼痛狀況,8例對照組孕婦的術中出現(xiàn)疼痛體征,觀察組的術中疼痛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米非司酮是一種臨床常用的抗孕激素藥物,能夠與孕酮受體和糖皮質受體相結合,進而競爭性抑制相關激素的活性,在臨床上能夠輔助起引產、流產的作用。臨床單一運用米非司酮并不能達到完全流產的效果,因此在臨床用藥中采用聯(lián)合一些藥物增強流產效果。另外米非司酮也有一定的應用弊端,流產手術后使得患者容易出現(xiàn)出血,使得患者的術后感染率較高,對患者術后恢復非常不利。米索前列醇是一類前列腺素E1類藥物,臨床常用于保護胃粘膜,其臨床應用效果優(yōu)于西咪替丁,而在本研究中,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藥物運用中,米索前列醇能夠軟化子宮,并加強子宮收縮。兩種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能夠增強流產效果并降低流產過程中的疼痛情況,提高流產的安全性。另外米索前列醇價格較低,并且藥物性質較為穩(wěn)定,很適用于臨床。在瘢痕性子宮孕婦若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瘢痕子宮則需要結合剖宮產手術進行相關治療,盡可能保證孕婦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在瘢癌性子宮早孕的臨床治療中,運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并且操作簡單,安全系數(shù)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