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60例兒童體檢中的血鉛水平進行分析,探討兒童鉛中毒的原因,并提出解決辦法。方法:選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兒童,通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對其靜脈血液進行鉛含量檢測,同時檢測不同年齡的男孩與女孩之間的血鉛含量,對其血鉛水平及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結果:在60例兒童的血鉛檢查報告中,4例兒童的血鉛含量超過100μg/L,血鉛超標達到6.7%,其中有Ⅱ級3例,Ⅱ級以上1例。男孩有3例血鉛超標,血鉛超標率達到7.5%,女孩1例超標,超標率為5%,男孩與女孩的鉛中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研究發(fā)現,4-8歲年齡組的兒童鉛中毒發(fā)生率最高,且男孩檢查出血鉛含量超標的概率明顯高于女孩。
關鍵詞:兒童體檢;血鉛水平;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117-0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進程發(fā)展迅猛,鉛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隨著人們對鉛中毒嚴重性的認識,鉛對人身的傷害也越開越被重視。血鉛是一種人體內不需要的微量元素,能夠對人體的神經、造血、泌尿、消化、骨骼、內分泌、免疫、心血管等造成嚴重的影響。鉛中毒會嚴重損壞人們的身體健康,尤其對兒童的身體健康傷害更加嚴重。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期間在我院進行體檢的60例兒童的資料,其中男孩40例,女孩20例;0-3歲兒童18例,3-7歲兒童26例,7歲以上兒童16例。
1.2方法
1.2.1血鉛檢測
采用碘伏方式進行消毒處理,接著從靜脈抽取100μL,將其放入檢測試劑中進行測定。應用血鉛分析儀進行檢測,依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對兒童的血鉛水平進行測定。
1.2.2鉛中毒診斷標準
根據國際疾病控制中對兒童鉛中毒標準的相關內容,血鉛水平分為5個等級:Ⅰ級:血鉛壁100μg/L要??;Ⅱ級:血鉛在100-199μg/L之間,屬于輕度鉛中毒;Ⅲ級:血鉛在200-499μg/L之間,屬于中度鉛中毒;Ⅳ級:血鉛在450-699μg/L之間,屬于中度鉛中毒;V級:血鉛含量在700μg/L以上,屬于中度鉛中毒。
1.3統計方法
該實驗利用專業(yè)的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在該次試驗中,對60例兒童的不同性別及年齡階段鉛中毒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見下表。
根據表格分析內容可以看出,在60例兒童體檢血鉛檢查中,有4例兒童的血鉛含量超過100μg/L,血鉛超標達到6.67%。其中有Ⅱ級3例,Ⅱ級以上1例。男孩有3例血鉛超標,血鉛超標率達到7.5%,女孩1例超標,超標率為5%,男孩與女孩的鉛中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調查的60例兒童中,輕度鉛中毒和中、重度中毒的比例基本相同,所分析的三個年齡段中,3-7歲兒童鉛中毒的比例較低,0-3歲和8-10歲年齡段的兒童鉛中毒的比例較高。
3 結論
根據以上研究,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兒童中,男孩患有鉛中毒的概率7.5%高于女孩的鉛中毒概率5%,最有可能的原因為男孩更活潑好玩,活動范圍也更大,生活習慣不衛(wèi)生,因此接觸到鉛的機會也更大。同時3-7歲兒童的鉛中毒檢出率也明顯高于0-3歲及8-10歲的兒童鉛中毒檢出率,原因可能為3-7歲的兒童相對于0-3歲兒童的自主行為明顯增多,如果生活習慣不衛(wèi)生,則導致鉛中毒的概率增加,而8-10歲兒童的年齡更大,能夠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樹立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所以鉛中毒的機會也比較小。
通過對試驗數據的分析,總結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鉛含量不同及鉛中毒的原因:(一)母源性。通過研究發(fā)現,0-3歲兒童體內含鉛量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孕婦本身體內含鉛量過高,鉛元素通過胎盤轉移到胎兒體內。同時,兒童在接受母乳喂養(yǎng)的過程中,也會將產婦體內的鉛元素吸收到身體內。因此,準備懷孕的產婦在產前常規(guī)檢查中把檢測鉛元素作為重要的一項。(二)外源性。在選取的60例兒童中包括4例鉛中毒,這很可能與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及生活習慣有關。如果孩子喜歡使用油畫棒,喜歡動手操作,接觸各種含鉛的玩具等,則鉛中毒的機會就大大增加。而一些相關報道也指出,我國有一些不合格的兒童玩具鉛含量超標,是導致兒童感染鉛中毒的主要原因。(三)生理原因。由于兒童正出于身體發(fā)育的時期,很多器官尚沒有發(fā)育成熟,因此身體排毒工程也不是很完善,對于鉛具有吸收多、排泄少的特點,易導致鉛中毒。(四)疾病原因。如果兒童本身身體營養(yǎng)不良,體內缺乏鈣、鐵等微量元素,則會造成兒童的血鉛含量增高。
因此,家長應足夠重視孩子的鉛中毒癥狀,盡量保證孩子不接觸鉛元素,避免在汽車站、加油站逗留的時間,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多喝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