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間骨折是指股骨大粗隆與小粗隆之間的骨折,多發(fā)于高齡骨質疏松患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未來發(fā)生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病人會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都主張盡早手術治療。回顧我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46例,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齡64-78之間(平均69歲)。致傷原因:24例為跌傷,13例為墜傷,9例為車禍傷,其中男性17例,女性29例,按Evans分型:Ⅰ型9例,Ⅱ型17例,Ⅲ型15例,Ⅳ型5例。
1.2治療方法
1.2.1西醫(yī)治療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腰聯(lián)合麻醉或全麻。麻醉生效后,牽引復位骨折。常規(guī)消毒鋪巾。做一斜行皮膚切口起自股骨大轉子尖的近端,逐層暴露,由股骨大轉子外側旋入導針,擴髓并推入髓內釘。在近端瞄準器導引下旋入螺紋導針,調整前傾角。滿意后,測深,鉆孔,旋入螺旋刀片。遠端鎖入鎖釘,鎖定刀片,安置尾帽,c型臂下見骨折復位良好,內固定物位置滿意后,沖洗傷口,逐層縫合傷口。術后常規(guī)藥物抗感染、預防血栓形成,2小時后拔出引流管。術后麻醉效應消失后即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踝關節(jié)背伸運動,拔出引流管后即開始行CPM鍛煉,術后一周使用助行器輔助下平底行走鍛煉,6-8周后完全負重。
1.2.2中醫(yī)治療本組46例患者均為閉合骨折,皮膚完整,在術前予中藥外敷。圍手術期根據(jù)骨折三期辨證予以中藥湯劑口服,早期(傷后)予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中期(2周以后)治以健脾益氣,方用八珍湯等,后期(4周以后)以健步虎潛丸合六味地黃丸補益肝腎。
2 結果
本組46例患者,均隨訪一年。平均手術時間54min,術后發(fā)生發(fā)生切口感染2例,無雙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無心腦肺不良事件發(fā)生。X片示4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復位良好,均達到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時間12周,根據(jù)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35例,良8例,優(yōu)良率93.5%。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90%發(fā)生于65歲以上的老人,且老年粗隆間骨折病人多伴有骨質疏松。為防止長期臥床帶來的一系列并發(fā)癥,對于能耐受手術的患者來說,早期手術是必要的。PFNA是由PFN改良而來,相對于PFN和Gamma釘,PFNA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術時少減少了手術并發(fā)癥,且穩(wěn)定性和把持力好,在生物力學方面顯示了滿意的效果,尤其對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更為適用。因此PFNA是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一種值得推廣的術式。
術前采用中藥外敷具有明顯的減緩炎癥,從而減輕充血和水腫,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骨折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藥,能增加骨折斷端毛細血管開放量,從而促進瘀血消散,且能促進骨折愈合。有臨床研究報道:活血化瘀治療可有效減少術后全身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率,減少術后抗生素使用的時間。中期健脾益氣,能增加患者進食量,為創(chuàng)傷修復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晚期補益肝腎,強筋健骨。腎主骨,腎虛是影響骨折愈合的關鍵因素,有文獻報道:補腎生髓法對促進骨折愈合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運用西醫(yī)手術方式固定骨折,避免了保守治療長期臥床引發(fā)的并發(fā)癥,能大大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且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輔以中藥外敷內服,能減輕患者痛苦改善預后。筆者認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確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