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不同形式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將在我院門診或住院部接受治療的72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接受集中健康教育模式,觀察組患者則采取分小組健康教育和一對一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模式,評估并比較兩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3個月后的實施效果。結果: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的DKN、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周自覺運動次數和每周監(jiān)測血糖次數等,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對照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3個月后,DKN、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周自覺運動次數和每周監(jiān)測血糖次數等指標,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3個月后,DKN、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周自覺運動次數和每周監(jiān)測血糖次數等指標,與治療前相比較,獲得了明顯改善,且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分小組健康教育和一對一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且明顯優(yōu)于集中健康教育模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021-01
伴隨人們生活模式的轉變,糖尿病已成為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該病是一組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如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則將誘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可導致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及功能障礙。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將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能夠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我科經長期的臨床護理實踐,對不同形式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進行了深入分析,現將經驗和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門診或住院部接受治療的72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自愿參與本研究。將這72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6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9例,患者年齡為33~72歲,平均年齡為(55.3±4.5)歲,患者病程為2-9年,平均病程為(4.8±2.7)年。對照組36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為32~75歲,平均年齡為(56.2±4.8)歲,患者病程為2~10年,平均病程為(5.1±3.0)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集中健康教育模式,即36例患者均同時接受健康教育,且健康教育內容相同。教育形式主要為每月定期舉辦糖尿病病友會,頻率為2次/月。每次病友會活動時間約為3h,內容涵蓋理論知識與實踐指導。如由專門的糖尿病護士講解理論知識,包括糖尿病的相關疾病知識、致病原因、血糖監(jiān)測、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并發(fā)癥防治、預防低血糖,功能鍛煉及自我管理等。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護士會播放專門的音像制品,指導患者如何正確的進行血糖監(jiān)測、藥物注射及運動鍛煉等。此外,護士還會在病友會中,定期開展知識競賽,通過問答方式,來解決患者的常見問題,以加深患者記憶。
觀察組患者則采取分小組健康教育和一對一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將36例患者平均分為6組,每小組均配備有專門的糖尿病護士負責健康教育工作,組內共同接受的健康教育內容與對照組相同。此外,糖尿病護士還會針對組內每名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有針對性、專門化的個體健康教育方案。如針對飲食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尿病護士會為患者制定詳細的合理膳食計劃,并督促患者嚴格實施。針對文化程度低或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未能有效的掌握藥物注射操作技術,糖尿病護士則會予以專門的單獨指導,并做詳細示范等。
1.3評價標準評估兩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3個月后的實施效果,采用糖尿病知識調查表(DKN),對患者所掌握的糖尿病知識進行測定。對兩組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進行監(jiān)測,以觀察患者的疾病控制情況。對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進行比較,包括患者每周自覺運動次數及每周監(jiān)測血糖次數。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之間的比較使用t檢驗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果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如表1所示,經比較,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的DKN、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周自覺運動次數和每周監(jiān)測血糖次數等,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對照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3個月后,DKN、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周自覺運動次數和每周監(jiān)測血糖次數等指標,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3個月后,DKN、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周自覺運動次數和每周監(jiān)測血糖次數等指標,與治療前相比較,獲得了明顯改善,且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保證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臨床工作,應引起醫(yī)護工作者的足夠重視。我科通過對比不同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效果,發(fā)現分小組健康教育和一對一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且明顯優(yōu)于集中健康教育模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由于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需接受長期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對治療效果影響顯著。此外,飲食習慣、用藥依從性、病情監(jiān)測及運動情況等,也均會對患者的預后產生重要影響。
分小組健康教育模式可保證患者對知識的吸納效果,并有助于患者間的交流,提高患者的參與熱情及興趣。在此基礎上,實施一對一健康教育,使護士可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特點,量身定制健康教育方案,有針對性的解決患者所存在的問題,并對患者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敦促,以保證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