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超聲檢查確診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超聲檢查作用及診斷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月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原發(fā)性肝癌,臨床通過超聲檢查以確診進行針對治療,分析超聲顯像圖像,總結資料以為資料做參考,結果超聲檢查能準確診斷不同時期的肝癌的各項指標包括大小、形態(tài)等,為肝癌臨床分期確診的有效手段,能及時準確確診肝癌。結論:臨床超聲檢查確診肝癌有顯著效果,為臨床肝癌的治療提供參考,臨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原發(fā)性肝癌;超聲診斷;影像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519-01
原發(fā)性肝癌是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占肝原發(fā)性惡性腫瘤的75%~85%。AFP結合超聲檢查是早期診斷的主要方法。超聲能在幾分鐘內做出診斷與定位。它能檢出肝癌結節(jié)的形態(tài)、大小、分布和部位,門靜脈主干或其分支有無癌栓;了解腫塊與大血管的關系及有無癌腫播散,又能顯示并存的肝硬化、脾大、腹水及較大的側支靜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鑒別占位病灶的血供情況,推測腫瘤的性質。選取45例原發(fā)性肝癌超聲診斷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齡38-76歲,平均46歲。有肝炎病史32例,主要表現為上腹不適,消化不良,上腹疼痛。
1.2檢查準備
1.2.1查前準備:一般無需特殊準備,若同時需要檢查膽道疾病尤其是膽囊內疾病,則應讓被檢者至少空腹8h,查前1d少吃油膩食物。取仰臥位。對于少數肝臟位置過高探測有困難者可試用坐位,作深吸氣動作。為擴大觀察范圍,常需適當變動體位,囑被檢者取左側臥位30°-90°。左側臥位對于觀察肝門結構、膽道系統(tǒng)以及右膈頂部病變有利。一般常規(guī)采用實時(動態(tài))超聲顯象儀。根據具體儀器條件和被檢者的年齡、體型和被探器官組織的深度,盡可能采用較高頻率和適當聚焦探頭。普通成人一般用3.5MHz中聚焦探頭。肥胖者和超力體型者需用2.25MHz探頭。消瘦者可用5MHz。調節(jié)“增益”、“TGC”(或近場、遠場)等控制旋鈕,使正常肝實質的回聲盡可能均勻一致,僅出現中低強度的、彌漫的點狀回聲,使肝靜脈、下腔靜脈的管腔和膽囊內基本上無回聲。
1.2.2肝臟超聲掃查方法:(1)縱斷掃查:將探頭置于上腹部,使聲束平行于腹正中線由右側至左側緩慢移動,進行一系列肝臟縱斷面檢查。將探頭旋轉90°,自劍突水平向下,可作橫斷掃查。(2)肋緣下斜斷掃查:為觀察左肝和右肝全貌尤其是被肋弓遮蓋的部分,將探頭先后置于左肋緣和右肋緣下,在配合深呼吸運動情況下使聲束朝被檢者的肩部方向緩慢地扇形移動。在熟悉以上掃查方法的基礎上,可常規(guī)地先將探頭平行于左肋緣下,由此開始向正中線和右肋緣作緩慢的連續(xù)掃查,同時觀察掃查過程中出現的全部肝臟結構,既包括左肝,也包括右肝,注意橫膈形態(tài)及其運動。(3)肋間斜斷掃查:將探頭放在肋間,以肋間為軸進行側動掃查,對肝內有無病變和血管紋理進行補充觀察。還可沿門靜脈和肝外膽管體表投影方向斜斷掃查。可囑被檢者向左側臥30°~90°。此法掃查常用于顯示肝外膽管和門靜脈,檢查肝門區(qū)有無異常如腫瘤、淋巴結腫等。(4)冠狀斷掃查:將探頭放在右側腋后線上,在腋后線至腋前線之間的側方胸壁上對右葉肝進行冠狀斷掃查。重點觀察右葉肝頂部肝實質和肝內血管回聲,注意膈的形態(tài)和運動以及有無膈下積液、胸腔積液的表現。此部位還可用來觀察肝臟和右腎,肝臟和膽囊附近的病變。
2影像表現
2.1平片檢查:可見肝形態(tài)增大,右橫膈升高。腫瘤向肝臟上面突出時,可引起右膈限局性隆起。應與限局性膈膨出、膈下占位性病變等鑒別診斷。右胸腔積液及肺內轉移瘤。肝癌可發(fā)生鈣化,為結構較粗的鈣化結節(jié)。
2.2超聲波檢查:肝惡性腫瘤的聲象圖根據聲象圖與肉眼病理的聯系分為:巨塊型、結節(jié)型、彌漫浸潤型與混合型。根據腫瘤結節(jié)的內部回聲分為:回聲減少型一般代表均質性實性腫物,常見于體積小的癌結節(jié)?;芈曉黾有停狠p度增加,質地仍比較均勻,也可能與血管和間質成分較多有關。顯著增加,多見于不均質性改變。靶型常代表腫瘤結節(jié)中心性缺血壞死、出血引起的中央非均質性改變,其周緣部仍代表均質的實性部分。等回聲型:回聲密度與周圍肝組織相等,若未注意其他伴隨征象易被漏檢。無回聲型均質性實性腫物較少見。用較高頻率超聲探查可見其中回聲,后壁出現聲衰減。復合型:代表腫瘤迅速生長引起中心性液化壞死,液化壞死占優(yōu)勢時類似囊腫。偶見于原發(fā)性肝細胞癌內壞死合并多量出血。
3討論
肝臟形態(tài)失常,邊緣圓鈍、隆起,肝被膜、葉間裂畸形如“駝峰征”。肝體積增大,尤其是局部性腫大。肝實質內出現結節(jié)樣或團塊狀回聲密度改變??梢猿蕡A形、橢圓形分葉狀或不規(guī)則形。其邊緣與肝實質的境界可以清楚,也可不太清楚。伴有衰減現象:大而非均質性腫物后壁和后方組織回聲減低。腫瘤組織的邊緣征象或間接征象。位于腫瘤結節(jié)周圍極薄的一層無回聲帶。此征產生的機制未明,可能與腫瘤表面回聲的散射、折射有關。勿將靶型結節(jié)的周緣回聲減低與此混淆。邊緣血管征,腫瘤邊緣小的靜脈分支斷面引起。似小等號,“:”,或短桿狀”原發(fā)性肝癌的聲象圖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前述的各型超聲圖象改變幾乎皆可見到??偟膩碚f,回聲增加型和等回聲型比較多見,回聲減少型比較少見。瘤體較大的肝癌常有回聲增加,分布不均勻,中心部位出現不規(guī)則的回聲減低區(qū)。小肝癌(<3cm)以回聲減少型相對多見,后方回聲增強。許多原發(fā)性肝癌在肝硬化基礎上發(fā)生,故可伴有肝硬化和門脈高壓的聲象圖表現如肝實質回聲彌漫性增強和脾腫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