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宮腔鏡電切術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探索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有效術式。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0例粘膜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手術方式,該院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n=67)與對照組(n=67),兩組患者分別接受宮腔鏡電切術、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在全部治療結束之后,對所有患者均進行12個月的隨訪調(diào)查,現(xiàn)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①70例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并且沒有術中轉開腹的患者,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均為1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后的住院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隨訪12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子宮肌瘤均完全消失,手術治愈率為100.0%;對照組患有9例患者子宮肌瘤有殘余,5例患者子宮肌瘤復發(fā)現(xiàn)象,手術治愈率為77.8%;兩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電切術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手術治愈率顯著高于子宮動脈栓塞術,非常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治療子宮肌瘤。
關鍵詞:官腔鏡電切術;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190-01
在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中,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發(fā)于常30~50歲的婦女。根據(jù)肌瘤出現(xiàn)的部位,通??梢詫⒆訉m肌瘤分為三大類: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和漿膜下肌瘤。比較常見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是手術治療,因為子宮肌瘤生長位置的不通,手術的方法也有所差異。對于黏膜下肌瘤一般采取官腔鏡電切術或者子宮動脈栓塞術這兩種方法進行治療。本文選取了70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取官腔鏡電切術和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并對其治療結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進行分析。納入標準主要包括:①患者均已采取B超和臨床結合的方法確診患有子宮肌瘤;②患者符合手術指征;③所有患者患者所患肌瘤的類型為黏膜下肌瘤;④手術方式是子宮動脈栓塞術或?qū)m腔鏡電切術。將上述患者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子宮動脈栓塞術組和官腔鏡電切術組,各35例。
1.2手術方法
(1)子宮動脈栓塞術組
子宮動脈栓塞術主要的步驟為:①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鋪巾和消毒,在對右側股動脈穿刺時采取改良Seldinger技術,造影明確肌瘤供血動脈及血液供應情況;②對患者選擇性插管在子宮動脈內(nèi),用碘化油及平陽霉素混懸液對子宮動脈采取栓塞宮腔鏡電切術組。③最后對切除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在手術結束之后進行常規(guī)化的抗感染操作。
(2)官腔鏡電切術組
官腔鏡電切術組主要的步驟為:①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把宮腔電切鏡放入后,對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類型以及形態(tài)進行觀察,并且根據(jù)肌瘤的類型進行選擇電切方式;②其次在電切的過程中,實時對患者的患者切割的范圍以及深度用B進行監(jiān)控;③最后對切除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在手術結束之后進行常規(guī)化的抗感染操作。
1.3隨訪
隨訪的方式是在門診進行B超檢查,對子宮肌瘤的復發(fā)以及殘留情況進行記錄。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回訪。
1.4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采用百分率。對計量資料的均值進行比較采用μ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以P<0.05判斷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
子宮動脈栓塞術組和官腔鏡電切術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都是100%,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術后的住院時間對比
子宮動脈栓塞術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比官腔鏡電切術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手術之后的住院時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3兩組患者12個月的隨訪結果
在隨訪中觀察到子宮動脈栓塞術組35位患者的子宮肌瘤逐漸消失,患者手術的治愈率達到100%;官腔鏡電切術組患者有5例子宮肌瘤殘余者,有4例子宮肌瘤復發(fā)者,患者手術的治愈率達到74.3%。通過隨訪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子宮動脈栓塞術組患者的手術治愈率明顯高于宮腔鏡電切術組,P<0.05,具有明顯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按照子宮肌瘤勝場的部位,可以吧子宮肌瘤可以分為宮體肌瘤和宮頸肌瘤兩大類,二宮頸肌瘤又可分為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三大類。粘膜下肌瘤就是指肌瘤朝著子宮腔的方向生長,并且向?qū)m腔中突出,而子宮肌瘤表面則僅僅被粘膜層覆蓋,這個類型的子宮肌瘤是較少見的宮體肌瘤,約占宮體肌瘤的10%~15%。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粘膜下肌瘤特別容易形成蒂,就像是在官腔內(nèi)生長了異物一樣,同時它還會導致子宮收縮,這樣會使得肌瘤被擠出子宮頸外口而從陰道突出,所以粘膜下肌瘤在確診之后要盡快進行治療。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常常要依據(jù)患者的年齡,臨床癥狀,生育要求,子宮肌瘤的部位、數(shù)目、大小等等因素來作出不同的選擇。手術治療的方法有其獨自的適應癥,手術治療的方法非常適應于以下的狀況:有惡變發(fā)生可能的子宮肌瘤;不育或者有反復流產(chǎn)的現(xiàn)象;壓迫直腸、膀胱;使用藥物治療沒有療效;合并急性腹痛等。
值得關注的是,治療子宮肌瘤的手術方法比較多,所以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子宮肌瘤所采取的手術方法有所差別。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觀察組35例粘膜下子宮肌瘤患者接受官腔鏡電切術治療,對照組35例粘膜下子宮肌瘤患者接受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均達到了100%;觀察組的患者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P<0.05)。通過分析可以知道,因為子宮動脈栓塞術不用開腹,創(chuàng)傷面比較小,而且不會影響到卵巢的功能。
4.結論
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治療子宮肌瘤利用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效果要比宮腔鏡電切術好,它是對黏膜下子宮肌瘤進行治療的最為理想的選擇之一。所以子宮動脈栓塞術非常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