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平均壽命日趨延長,老年人也逐漸增多,當今世界多數國家面臨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問題,我國也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機體的衰退,功能的改變,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的逐漸下降,易出現各類心理問題。維護老年人的健康使他們安度晚年,從而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因此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改善老年人不良的應對方式,針對老年人及老年病人所獨有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通過有效心理護理提高對老年人的關愛,維系家庭和睦,恢復和增進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老年人 心理特點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027-01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焦慮不安孤獨寂寞悲觀消極恐懼緊張疑病情緒不穩(wěn)過分依賴
2 護理
2.1焦慮不安 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所患何病,嚴重程度,何時才能治好等還不清楚,因此焦慮不安,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護理原則:解釋一支持一放松訓練。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認真的解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況除外如癌癥患者等),指出焦慮不安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并進行放松訓練(自我按摩,簡易保健操等)?;颊呔芙蛹{護士的意見,在較短的時間里消除或減輕這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2.2孤獨寂寞 主要出現在住院時間較長缺少親人陪護的病人。這類病人多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語,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來探視,病人感到非常孤獨,十分寂寞,表現為無所事是,情緒低沉,常常臥床等。護理原則:建立與病友進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獨寂寞的最好方法。這類病人雖表面沉寂,但內心情感豐富。在護理上要主動與病人接觸,交流思想,首先成為病人交往的對象,然后幫助病人與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還可引導病人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如讀書、下棋、打太極拳等。
2.3悲觀消極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種日落黃昏的感覺,這種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負性增強,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用了,還要給別人增加負擔,所以求治的主動性不高,往往被動配合治療。主要見于平素自尊心和獨立性較強目病情較重的病人。護理原則:關心-支持-鼓勵。病人這一心理產生的基礎是不敢面對現實,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針對這種情況要取得家屬的配合,主動關心病人,使病人認識到親人們愛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復,講解主動配合治療的意義,在精神上要首先戰(zhàn)勝自己。對病人每一點認識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應該指出的是,家屬的關心與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4恐懼緊張 主要見于病情加重或癌癥病人,認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與求生的本能形成強烈沖突,因此產生恐懼緊張。對這類病人要給以更多的同情,護理要更加細心,服務周到,言行要謹慎,不要讓病人感覺到病情危重,盡量滿足病人的要求,同時向病人講明病情波動是常見的,可以減輕恐懼心理。
2.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較為多見,此類病人多具有固執(zhí)、吝嗇、謹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的性格特點。表現為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點不適,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種疾病。護理原則:有充分依據的適度保證-疏導-解釋。
2.6情緒不穩(wěn) 多見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愛挑剔等特點的病人,對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適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發(fā)泄出來,對象常常是護士或陪護人員。對此類病人要理解,寬容和忍讓,同時進行開導,給以周到的服務去感動病人,使其改變態(tài)度。
2.7過分依賴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心理,但以依賴性較強和長期有人陪護的病人為明顯。他們事事想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適應了在別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賴性,對康復十分有害。護理原則:向病人講解活動的重要性,鼓勵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少不必要的幫助,根據病情制定每日活動計劃。我感覺,在新的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已不是簡單的打針、發(fā)藥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復雜的,具有獨立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這些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來完成,有效溝通則是實施心身整體護理的關鍵,通過有效溝通來提高護理質量,使病人從身心兩方面得到最滿意的康復。
[討論],通過有效心理護理提高對老年人的關愛,維系家庭和睦,恢復和增進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