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臨床西醫(yī)治療方法及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1年1月-9月,我院急診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重癥肌無力患者22例,對22例患者進行診斷分析,總結(jié)治療資料。結(jié)果經(jīng)治療后22例患者中顯效19例,有效2例,無效1例,對比分析患者藥物治療前后吞咽困難、上瞼下垂的評估,評估分值滿分50分,評估計劃采用我院自行擬定的評估計劃表進行,評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評估正常,治療前患者上瞼下垂的評估分為37.75-4.55,治療后患者的上瞼下垂評估分為24.45-2.35,治療后患者的上瞼下垂評估分明顯低于藥物治療前,p<0.05,治療前患者吞咽困難的評估分為35.75-3.75,治療后患者的吞咽困難評估分為23.45-2.55,治療前患者吞咽困難的評估分明顯低于藥物治療前,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臨床效果顯著。結(jié)論:通過沖擊療法治療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能夠及時控制病情的持續(xù)發(fā)展,避免患者出現(xiàn)合并疾病并發(fā)癥,提高了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重癥肌無力;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157-01
重癥肌無力是神經(jīng)肌肉接頭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在普通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0.2 ~ 8/10萬,患病率為50 /100萬,發(fā)病與性別和年齡有關,有兩個發(fā)病高峰:11 ~ 40歲的女性和51 ~ 70歲的男性。重癥肌無力是當今抗原、抗體最明確,免疫學發(fā)病機制相對較為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也是近年來神經(jīng)病學和免疫學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1] 。選取2011年1月-9月,我院急診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重癥肌無力患者22例,總結(jié)臨床西藥治療方法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9月,我院急診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重癥肌無力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齡40-60歲,患者平均年齡45歲,患者臨床表現(xiàn)符合下列標準,有40%的重癥肌無力患者以上瞼下垂和(或)復視為首發(fā)癥狀,有85%的病人在整個病程中會出現(xiàn)眼外肌受累,肌無力還常累及面肌和咽喉部肌肉,導致構(gòu)音障礙、吞咽困難和面部表情受限,肢體和頸部肌肉無力也是常見表現(xiàn),面部肌肉和提上瞼肌的無力使病人呈現(xiàn)上瞼下垂的特殊外觀,眼外肌的無力表現(xiàn)多樣,可僅累及某一塊或一群肌肉,導致單眼或雙眼的眼外肌部分性或完全性麻痹,嚴重者可見眼球完全固定。
1.2方法
膽堿酯酶劑量 為每次60 mg口服,3次/d,最多可5次/d口服。
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沖擊療法 方法:一般首先 甲強龍1 g每日1次在3 ~ 4小時內(nèi)靜滴,3天后減量至500 mg/ d,3天后減至240 mg/ d,3天后減至120 mg /d,3天后改為 甲強龍片劑60 mg 每日1次口服,3天后分為兩種情況:①繼續(xù)快速減量,32 mg、16 mg 、8 mg 、4 mg各口服3天后 停用;②每周減2次,每次減8 mg /d,直至36 mg/d;然后每周減1次,每次減去隔日的4 mg,直到隔日36 mg;再后,每2周減1次,每次減去隔日的4 mg,直到停用。甲強龍2 g 單劑沖擊治療:在一小樣本的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中,給予靜脈2 g甲強龍單劑沖劑治療結(jié)果顯示在治療重度重癥肌無力中,單劑甲強龍沖擊治療既有效又安全。小劑量遞增療法用量為:初始劑量10 ~ 25 mg強的松龍隔日1次口服,漸增加劑量(每次增加10 mg)至60 ~ 80 mg隔日口服,多在4 ~ 6周后病情緩解,緩慢減至最低有效劑量隔日口服[2]。大劑量遞減療法 開始劑量為強的松60 ~ 80 mg / d,甚至100 mg /d( 或相應劑量的強的松龍 )當出現(xiàn)連續(xù)好轉(zhuǎn)后逐漸減量,于病情好轉(zhuǎn)后,將膽堿酯酶抑制劑減量至完全停用。
1.3統(tǒng)計分析
利用spss19.0軟件包對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所有采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均用t檢驗,數(shù)據(jù)間資料用卡方檢驗(均值與標準差方式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結(jié)果
經(jīng)治療后22例患者中顯效19例,有效2例,無效1例,對比分析患者藥物治療前后吞咽困難、上瞼下垂的評估,評估分值滿分50分,評估計劃采用我院自行擬定的評估計劃表進行,評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評估正常,治療前患者上瞼下垂的評估分為37.75-4.55,治療后患者的上瞼下垂評估分為24.45-2.35,治療后患者的上瞼下垂評估分明顯低于藥物治療前,p<0.05,治療前患者吞咽困難的評估分為35.75-3.75,治療后患者的吞咽困難評估分為23.45-2.55,治療前患者吞咽困難的評估分明顯低于藥物治療前,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臨床效果顯著。
3討論
重癥肌無力是后天獲得性、以神經(jīng)肌肉接頭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AchR)為靶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85%的重癥肌無力病人體內(nèi)有針對AchR的抗體,在無AchR抗體的15%的病人中,有20%~50%可檢出肌肉特異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體,其余的病人可能由針對神經(jīng)肌肉接頭部位其他未知抗原的抗體致病。重癥肌無力與胸腺病變有密切關系,15%的病人合并胸腺瘤,并有針對其他橫紋肌抗原(如titin和ryanodine受體)的抗體,這些抗體在胸腺瘤和嚴重的重癥肌無力病人中更為常見,被認為是判斷重癥肌無力病人病情的重要標記物。胸腺增生見于60%的重癥肌無力病人,年輕女性尤其多見[3]。
本文研究了22例患者的病例資料,通過臨床藥物治療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通過本組22例患者病歷研究顯示,經(jīng)治療后22例患者中顯效19例,有效2例,無效1例,對比分析患者藥物治療前后吞咽困難、上瞼下垂的評估,治療后患者的上瞼下垂評估分明顯低于藥物治療前,p<0.05,治療前患者吞咽困難的評估分明顯低于藥物治療前,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臨床效果顯著。說明臨床藥物沖擊療法效果顯著,臨床治療重癥肌無力有療效,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柱一 .重癥肌無力臨床治療要點 . 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 .2014,29(15): 18.
[2] 趙光,蔣建明.重癥肌無力臨床特點與療效分析 . 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14,z2: 137-138.
[3] 于勝利.重癥肌無力危象24例治療體會 .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4,24: 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