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顱內破裂動脈瘤的出血原因,探討護理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間收治的35例顱內破裂動脈瘤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35例中,良好24例,中度殘疾6例,重度殘疾3例,治療無效死亡2例。結論:破裂動脈瘤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對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護理的關鍵在于對患者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的密切觀測。要求在護理過程中做到對病變的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有效避免顱內動脈瘤再次破裂,從而提高療效,改善預后,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腦動脈瘤;出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122-02
腦動脈瘤是因腦血管發(fā)生局部異常性病變所引發(fā)瘤樣突起造成。多是由于顱內壓升高或腦動脈血管壁局部存在先天性缺陷引發(fā),腦動脈瘤的發(fā)展和發(fā)病與高血壓、血管炎、腦動脈硬化等因素關系密切。動脈瘤破裂可引發(fā)蛛網膜下腔出血,發(fā)生出血后可使患者致殘,甚至導致死亡,并且患者再次發(fā)生出血的幾率較大。一直以來選擇最佳的手術時期治療破裂腦動脈瘤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在住院患者等待最佳手術期的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出現(xiàn)動脈瘤二次破裂,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或死亡[1]??梢?,對破裂動脈瘤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和觀察對于后期治療及降低患者病死率意義重大。我院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間共收治35例顱內破裂動脈瘤出血患者,現(xiàn)將其臨床護理和觀察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顱內破裂動脈瘤出血患者共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43.36±2.26)歲;動脈瘤所在的部位包括AcoA10例,PcoA12例,PI-CA4例,MCA8例,另有1例為眼動脈瘤;其首發(fā)癥均表現(xiàn)為動脈瘤破裂并引發(fā)蛛網膜下腔出血,包括30例有明顯疼痛感;對所有患者采用Hnnt-Hess法進行分級,Ⅰ~Ⅴ級依次分別為4例、11例、14例、5例、1例。
1.2手術治療采用翼點入路8例,Pool入路3例。共實施動脈瘤頸夾閉手術31例,其中,實施動脈瘤包裹術9例,單純包裹術3例,載瘤動脈阻斷術1例。
1.3護理
1.3.1術前護理。術前護理內容主要包括[2]:①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根據(jù)患者的意識障礙狀況對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做出判斷,對于處于重癥期患者應對其生命體征、瞳孔及意識的變化情況進行時時監(jiān)測;②降低顱內壓:藥劑采用20%甘露醇進行靜脈快速滴注,必要時給予靜脈推注加速尿20mg,以補充血容量,降低顱內壓,同時保持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平衡;③低氧血癥的改善:采用合適臥姿,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對于昏迷患者,應及時將其鼻咽和口腔內的嘔吐物及分泌物吸出,并使其頭部偏向一側,對伴有嚴重的呼吸功能障礙患者,應立即實施氣管插管術,并利用呼吸機幫助其呼吸;④造影檢查的注意事項:檢查前4h禁止飲食,會陰部備皮。術后患者必須臥床休息,采取平臥姿勢至少6h,局部砂袋壓迫6h,確保患者8h內患側肢體處于完全舒展狀態(tài),期間密切觀察患者切口處是否出現(xiàn)血腫或敷料滲出現(xiàn)象。⑤術前監(jiān)測:手術實施前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心、腎、肝、肺等功能,并嚴格做出術前評估。
1.3.2術后護理。術后護理內容主要包括[3]:①對患者的心律、心率情況實施嚴密監(jiān)測,當發(fā)生心律或心率異常時,應結合患者病情分析是否為中樞性原因,其中,中樞性心率變化的特點主要為突發(fā)性、無明顯客觀因素、無規(guī)律等,對藥物作用具有較強的敏感性,發(fā)生后應采取相應措施;非中樞性心率變化通??烧页雒黠@的客觀影響因素,具有變化幅度小、緩慢、持續(xù)時間長等特點,發(fā)生后應以原發(fā)病的控制和治療為主。②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血壓:高血壓征是引發(fā)術后二次出血的主要原因,應采取以降顱內壓為主的降壓措施,可給予適當降壓藥配合治療,將血壓穩(wěn)定在稍高于正常水平(約70~90mmHg-120~140mmHg),以改善腦部灌流量,避免因血管痙攣造成腦灌注不足。還要對患者的呼吸節(jié)律及頻率密切監(jiān)測,及時吸出呼吸道異物,確保呼吸暢通,視情況可采取氣管切開術或氣管插管術。氧氣吸入流量保持在2~4L/min,并維持大于95%的血氧飽和度,必要時可借助于呼吸機幫助其呼吸。要防止昏迷患者發(fā)生舌后墜,氣管切開術后患者套管內、創(chuàng)口處出血及皮下氣腫、血腫等。定時給予霧化吸入治療。③對患者泌尿系統(tǒng)的護理:術后留置導尿管,定時對患者膀胱進行每日1~2次的沖洗,觀察并記錄排尿量、尿液顏色、尿液性質,定時將尿管夾閉,長期留置患者應至少每周更換1次尿管。
本病在中醫(yī)上破裂的多因為肝陽上亢,和情緒激動,爭吵等有關系,所以應該保證患者情志舒暢,病房安靜。
2 結果
治療后對本組患者進行為期3月~2年的隨訪,35例中,良好24例,中度殘疾6例,重度殘疾3例,治療無效死亡2例。
3 討論
對于動脈瘤發(fā)生破裂的原因,目前報道的觀點基本一致:術前麻醉時或手術開顱暴露動脈瘤前因顱內壓的變化引起動脈瘤破裂;暴露動脈瘤后在解剖。瘤頸時牽拉動脈瘤可引起破裂;在夾閉動脈瘤或者調整動脈瘤夾時出現(xiàn)破裂。本組主要發(fā)生在解剖動脈瘤瘤頸及瘤體時,其次是牽拉腦組織、動脈瘤或夾閉調整動脈瘤時。我們體會,減少術中動脈瘤破裂的關鍵在于盡量避免騷擾動脈瘤,術前腰穿持續(xù)引流以降顱壓,術中充分打開蛛網膜下腔,盡量放出腦脊液以降低腦組織張力,以最小的牽拉獲最滿意的暴露。盡量采用銳性分離蛛網膜以減少牽拉血管及動脈瘤,在充分暴露載瘤動脈近、遠端之前不急于解剖暴露瘤頸或瘤體,解剖瘤頸前臨時阻斷載瘤動脈近端和遠端。術前DSA顯示載瘤動脈與動脈瘤之間關系不清,或巨大動脈瘤術中載瘤動脈暴露困難,術前需行同側頸內動脈暴露準備,以便術中動脈瘤破裂時控制出血破裂動脈瘤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對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護理的關鍵在于對患者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的密切觀測。實施腦電圖及顱內壓等監(jiān)測的過程中,要及時綜合分析監(jiān)測資料,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具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豐富的工作經驗等綜合能力,能夠做到對病變的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有效避免顱內動脈瘤破裂,從而提高療效,改善預后,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龔碧珍. 顱內動脈瘤圍手術期的護理[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06(0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