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一藏友家做客時,我向他買了一件紅木梳妝箱?;丶液螅以谙鋬?nèi)抽屜角落發(fā)現(xiàn)了一塊方形老玉片,莫非是藏友疏忽遺漏所致?我立即又趕到藏友家中歸還玉片。
友人看到玉片后頗感驚詫,說2000年從古玩攤上將梳妝箱買來后就放在家中,一直不知道里面有塊玉片,這也算與我有緣,就交給我收藏了。我推脫幾次,藏友卻執(zhí)意送我,最后我只好道謝收下。
對于玉器,我一直知之甚少,因此對這件意外得來的玉片全無了解,于是拿去給一位收藏玉器的藏家“掌眼”。他端詳一會兒后笑著對我說:“這是清朝晚期的和田青玉帽正。”見我一臉不解,他說:“帽正就是舊時人們帽子中間的飾物。”他的這番話忽然勾起了我的回憶:小時候我常??匆娨粋€老太太拿著一只銅煙袋幸福地曬太陽,日光下,她的黑色小帽上有塊熠熠生輝的圓翠片。
查閱相關(guān)資料后,我對帽正有了更深的了解。帽正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組成部分,有玉石、翡翠、瑪瑙、蜜蠟、象牙、金銀等多種材質(zhì)的。帽正除了具有裝飾效果外,最主要的作用是隨時校正帽子,使之不影響戴帽者的形象。帽正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產(chǎn)生,到了明清時期式樣更為繁多,匠人們以淺雕、鏤空雕、浮雕等多種方式將如意紋、壽字、花鳥人物等圖案運(yùn)用其中,用他們的智慧裝飾著平淡的生活。
這塊為我所藏的帽正為淺綠色,質(zhì)地細(xì)膩、油潤。它很有可能是當(dāng)時某位文人雅士的帽冠之物,雖然后來不知是什么原因讓它隨著梳妝箱一起輾轉(zhuǎn)流傳于市坊之中,但我想它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或許見證了碩德耆宿的風(fēng)雅往事,或許承載了才子佳人風(fēng)花雪月的愛情……一切都留待今人去想象、去回味了。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