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美國塞倫建筑公司為華盛頓西雅圖兒童醫(yī)院的主樓修建起一棟配樓,以便為100多名新的癌癥和重癥患兒提供住院的床位。
在蓋樓的過程中,項目負責(zé)人喬治·麥基發(fā)現(xiàn),每天主樓里都有許多患兒在打針、動手術(shù)之前驚恐地哭喊、掙脫,而家長和醫(yī)護人員則眉頭緊鎖,沒有一絲笑容。
這一幕讓麥基很不是滋味?!半y道我們僅僅為了完成一個蓋樓的任務(wù),然后拿錢走人嗎?”同樣是父親的他捫心自問,“為什么不為減輕孩子們的痛苦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呢?”
聯(lián)想到許多小朋友都喜歡看漫畫小書《瓦爾多在哪》,麥基靈機一動,決定帶孩子們玩一場游戲。
游戲的名稱叫“尋找瓦爾多”。麥基先是制作了一個跟書中真人一般大小的“瓦爾多”模型——帶著帽子和眼鏡,穿著紅白相間的T恤,揮著手。他們每天變換著將它放在工地上某個不太好找的地方(施工危險地帶除外),然后讓患兒、家長和醫(yī)護人員去尋找,第一個找到“瓦爾多”的人將會獲得一份意想不到的趣味獎品和一套《瓦爾多在哪》圖書。
當大樓建到一定的高度后,麥基又別出心裁地從住院部隨機抽取患兒的名單,讓鋼架工人們用彩色粉筆在各個支撐柱子上寫上對患兒的問話語,并且每天一換。問候語有:“凱蒂,今天你好嗎?”“斯蒂夫,我們愛你!”“喬比,你的消炎針打過了嗎?”……
“尋找瓦爾多”和“問候語”的活動一經(jīng)推出便大受患兒和家長們的歡迎,孩子們興奮地尋找著,家長們則紛紛在臉譜網(wǎng)上分享自己的激動。一位患兒的母親這樣寫道:“我的女兒結(jié)束了一天痛苦的化療后,看到對面大樓上寫著一行大字——丹妮,今天你堅強了嗎?她一下子便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另外一位父親則寫道:“無情的病魔侵蝕著兒子湯姆,他對治療幾乎失去了信心和耐力,直到有一天,我們在一個角落里找到了正靜靜坐在那里的‘瓦爾多’。‘爸爸,原來只要堅持到底,我們就會勝利?!麑ξ艺f?!?/p>
而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也為此感到振奮,自豪感大大提高。如今,塞倫建筑公司已經(jīng)將這兩項舉措在各個在建醫(yī)院的工地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孩子覺得“醫(yī)院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緊張和壓力感大為減少,大大提升了被治愈的幾率。
塞倫因此廣受外界好評,獲得的業(yè)務(wù)也越來越多,公司從一家小企業(yè)一舉變成口碑良好的大公司。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