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餐廳菜單上的菜往往價格很高,尤其是菜單的前幾頁,價格很嚇人,常常是大幾百元甚至接近千元一道的菜,例如888元的龍蝦、788元的鮑魚、688元的魚翅、588元的海參,等等。如果掏自己的腰包請朋友吃飯,你可能舍不得點這么貴的菜。
你拿著菜單繼續(xù)往下翻,看到中間幾頁時,心里的石頭就稍稍落地了,因為你看到不少價格較高但仍能接受的菜,例如98元的“手抓羊排”。繼續(xù)往下翻,在最后幾頁,你可以看到價格最便宜的一些菜,例如18元的“醋熘土豆絲”。這時候,你心里會想,請朋友吃飯,18元的土豆絲有點太寒磣了,還是要個98元的“手抓羊排”吧,“既不太貴,又很有面子”。于是你選擇了“手抓羊排”這道菜,并且為自己做了一個聰明又實惠的決定暗暗高興。
假想,在菜單的第一頁,沒有那些好幾百元甚至接近千元一道的菜,你會如何做出選擇呢?如果第一頁就是98元的“手抓羊排”,這時你也會覺得它挺貴,于是你繼續(xù)往下翻,可能看到了58元的“鎮(zhèn)江小排骨”。在最后一頁,你同樣看到了18元的“醋熘土豆絲”,這時,你是不是很有可能就選擇58元的“鎮(zhèn)江小排骨”了呢?
聰明的餐廳老板正是利用了“折中效應(yīng)”來讓你點較貴但不是最貴的菜。事實上,有些最貴的菜可能根本就沒有貨,這些菜只不過是放在菜單上影響顧客的選擇而已。
為了驗證這一點,我裝了一回大款。那是一家中檔的餐廳,當(dāng)我翻閱菜單時,居然在菜單的第一頁看到了好幾個非常貴的菜,其中有一道988元的“姜蔥鮑魚炒龍蝦”。
我微笑著對服務(wù)員說:“給我來一個988元的‘姜蔥鮑魚炒龍蝦’!”不出所料,服務(wù)員告訴我:“對不起,先生,今天這個菜沒貨了?!蔽已b著很認(rèn)真地對服務(wù)員說:“這個菜可以有。咱今天不差錢。”服務(wù)員仍是一臉無奈:“對不起,先生,這個菜今天真沒有?!?/p>
當(dāng)服務(wù)員離開的時候,我忍不住樂了。我也活生生演了回“不差錢”,而且演得比趙本山好,因為他有小沈陽做托兒,而我面對的可是貨真價實的餐廳服務(wù)員!
(摘自《理性的非理性》中國商業(yè)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