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第一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史稱“成都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講話,談及個人崇拜問題,提出了“兩種崇拜”的觀點。他說:“個人崇拜有兩種:一種是正確的。如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正確的東西,我們必須崇拜,永遠崇拜,不崇拜不得了……一個班必須崇拜班長,不崇拜不得了;另一種是不正確的崇拜,不加分析,盲目服從,這就不對了。反對個人崇拜的目的也有兩種,一種是反對不正確的崇拜,一種是反對崇拜別人,要求崇拜自己?!?/p>
其實,馬克思主義是反對一切個人崇拜的,根本不存在所謂“正確”的“個人崇拜”?!皟煞N崇拜”觀本身就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然而,就在這次會議上,“凡事‘左’三分”的柯慶施“緊跟”毛澤東,說出了這么一段“名言”:“我們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我們服從毛主席要服從到盲從的程度。”
正可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聭c施如此獻媚取寵的話,居然博得了毛的歡心。曾任毛澤東通訊秘書的李銳說,當時他聽了柯慶施的話,感到非常震驚。
其實就吹捧毛而言,柯慶施比林彪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時,正處于“大躍進”歲月,柯慶施還有一句“名言”:“共產黨員不說三分大話不算數,有三分大話,七分可靠就行了?!闭沁@一類“大話”,刮起了1958年的浮夸風。
就在成都會議之后兩個月———195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舉行八屆五中全會,經毛澤東提議,增選林彪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增選柯慶施為政治局委員。也就在這一年,張春橋經柯慶施提議,晉升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據陳丕顯之子陳小津透露,柯慶施那句“名言”,其實是當年陳公博對汪精衛(wèi)說的,周佛海在抗戰(zhàn)前曾吹捧汪精衛(wèi)說:“相信主義要做到迷信的程度,服從領袖要做到盲從的程度?!笨聭c施只是把“汪主席”換成了“毛主席”而已。陳小津以為,這樣的話只有張春橋才可能知道,提供給柯慶施。
柯慶施千方百計取悅于毛,陳云敏銳地覺察到這一點。1980年11月,陳云兩次對《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小組的胡喬木等人談起毛澤東,提到了柯慶施:毛主席的錯誤,地方有些人,有相當大的責任。毛主席老講北京空氣不好,不愿呆在北京,這些話的意思,就是不愿同中央常委談話、見面。他愿意見的首先是華東的柯慶施,其次是西南,再其次是中南。
柯慶施不僅盡力取悅毛澤東,而且還盡力為江青提供基地。就在柯慶施提出“大寫十三年”之后,引起了江青的注意。1963年2月下旬,江青又一次南下,來到上海。
江青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演藝界活躍過一陣子,對上海非常熟悉。她喜歡住進上海市中心的錦江飯店。她把柯慶施請到了錦江飯店。
“我支持‘大寫十三年’!”江青當面恭維柯慶施。
“我們的見解一致,是因為我們都是以主席的思想作為準則?!笨聭c施說了一句非常得體的話。
江青說:“我來到上海,覺得非常親切。上海的‘氣氛’比北京好多了!我要把上海當作‘基地’!”
在柯慶施的支持下,江青在上海建立了“基地”———“大批判”基地和“樣板戲”基地。
在上?!盎亍弊ァ皹影鍛颉钡耐瑫r,江青抓“大批判”———批判吳晗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早在1962年7月6日,她在北京看了京劇《海瑞罷官》,就認為問題嚴重。不久,她物色“筆桿子”作為她的刀筆吏。
江青求助上海,柯慶施推薦張春橋,張春橋又向江青推薦姚文元。江、張、姚就這樣開始秘密“合作”,炮制那篇揭開“文革”大幕的“宏文”———《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就在江、張、姚秘密“合作”的時候,柯慶施已經病重。
1965年4月10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報“柯慶施同志患重病治療無效,于1965年4月9日下午6時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