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告主信心下降,消費者關注廣告時間被不斷碎片化的今天,戶外廣告這個傳統(tǒng)的傳播渠道應該怎么做,才能第一時間吸引受眾的關注,或者讓受眾關注的時間更長一些?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品牌信息在復雜的碎片化信息環(huán)境中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變得更加艱難。其中,傳統(tǒng)的營銷傳播方式受到數(shù)字營銷、內容營銷等新型傳播方式的沖擊,受廣告主重視的程度正在下降。資訊公司Econsultancy發(fā)布的《2014營銷預算》報告中顯示,74%的企業(yè)在2014年有增加內容營銷預算的意愿,約有1/4的企業(yè)會減少戶外廣告、電視廣告等傳統(tǒng)傳播渠道的投入。而在受眾方面,谷歌推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其旗下DoubleClick平臺上,56.1%的廣告沒被用戶看到。
近日,紅牛用4塊廣告牌給大家上了一次戶外廣告?zhèn)鞑フn,通過內容設疑吸引關注、線下受眾深度互動、線上媒體廣泛傳播,最終產生了小范圍、短時間、大話題的從線下延伸至線上的傳播效應。
借勢《最強大腦》,捆綁產內容
信息的碎片化,導致受眾的各種閑暇時間都被一一塞滿,如何使得品牌廣告在這繁雜的信息環(huán)境中贏得受眾注意的時間,內容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如何讓戶外廣告牌不再只是單純地做展示廣告,如何使受眾更容易注意到品牌,紅牛似乎一直深諳此道。
與贊助節(jié)目捆綁,產生共振效果
2015年年初,江蘇衛(wèi)視燒腦級《最強大腦》第二季強勢回歸,而紅牛作為節(jié)目的主要贊助品牌之一,從第一季的小范圍贊助初嘗試,到第二季的全方位植入和配合傳播,力求與節(jié)目進行捆綁式的傳播。這一檔以“燒腦”著稱的節(jié)目,高能難題與挑戰(zhàn)是節(jié)目的核心亮點,因此,紅牛此次除了節(jié)目中無孔不入的植入以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這句廣告語不斷通過主持人口播傳輸給觀眾外,更是圍繞這一傳說中“播完了,規(guī)則還沒弄懂”的節(jié)目也玩起了“燒腦式”的戶外廣告,試圖與節(jié)目的效應產生共振,從而使傳播效果最大化。
內容設疑,激發(fā)受眾好奇心
既然搭載了《最強大腦》這一艘大船,那么內容上的設定也就必然與節(jié)目的高能挑戰(zhàn)相輔相成。節(jié)目開播之初,紅牛便出街了一則“大家來找茬”的廣告,引起不少消費者停在廣告牌前費心“找茬”。而此次紅牛的玩法則更加“變態(tài)”,廣告的內容是一道包含羅馬字母、簡譜和數(shù)字的線索組成的謎題,掃描廣告牌上的二維碼進入線上闖關環(huán)節(jié)后,更有另外4道同樣謎一樣的難題。紅牛正是試圖通過激將法,吸引消費者圍觀、參與和挑戰(zhàn),與其進行深度互動。
精準媒介投放,迅速成話題
“精準”是廣告主一直以來投放廣告的追求,紅牛將媒介投放只集中在了四塊廣告牌,那么四塊廣告牌如何選擇就至關重要了。
知名理科高校,匯集腦力精英
這則廣告無疑需要到達那些能夠解開謎題的人,因而腦力活躍的人群區(qū)域便成了投放最佳位置,一方面高能的題目對應高能的人群,另一方面在高能人群集中的區(qū)域可以引發(fā)線下討論。紅牛選擇了國內著名理科高校集聚的四大區(qū)域,其中之一就是在隨后傳播中被廣泛傳播的清華門口。如此小而精的投放,充分激發(fā)了線下目標消費人群的參與積極性,讓廣告牌不再孤單地立在公交車站,而成為了人群圍觀的焦點,甚至由一張來自電子工程系的解題思路貼條引發(fā)無數(shù)跟帖,最終成了線下人群交流的留言板。且不說這樣的傳播是受眾自發(fā)的,還是廣告主有意為之,但最終達到了吸引更多人群關注的目標。
高知高質男性,吻合收視人群
既然要進行捆綁營銷,那么廣告的受眾必然得與節(jié)目的收視人群有一定的重疊性,如此才能產生共振效果?!蹲顝姶竽X》用戶研究的數(shù)據(jù)顯示,該節(jié)目的收視人群中有64.8%為男性,而整體的學歷分布,大專以上占比66.3%,從職業(yè)上看,白領和公務員占比達到55.4%,學生的占比為31.1%,可見最愛看這檔節(jié)目的大部分是高知高質的男性觀眾。因此,此次紅牛選擇了高智商男性占比頗高的知名理科院校,一方面這群消費者本身擁有參與解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最強大腦》節(jié)目的收視人群,雙重吻合,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參與積極性。
線上二次傳播,共振效應大
O2O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了,然而我們通常講的都是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上到線下,較少從線下蔓延到線上的傳播,但此次紅牛玩的便反其道而行之。一個平面廣告畫面,四個投放位置,僅僅四天的媒介投放排期,最終卻從一個線下“小”投放,逆襲成為線上的“大傳播”。
小圈子,自傳播
社會化媒體的出現(xiàn),將受眾從一個個實際的圈子細分成了一個個的個體,于是受眾碎片化了,然后自媒體出現(xiàn)了。同時,這些碎片化的受眾又重新在不同的社會化媒體上形成了各自的圈子。不管是微信朋友圈這種以強關系為紐帶的小圈子,還是微博這種弱關系的信息大圈子,人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紅牛此次“小”而“精”的投放,在活動頁面吸引了近10萬人參與的同時,由于廣告牌成為“彈幕”牌后也在這兩個圈子中各自發(fā)酵,傳播效果開始從線下擴散至線上。
大圈子,共討論
當“神一樣的謎題”在線下和朋友圈迅速發(fā)酵時,“學霸當街做題”這樣具有話題性的內容也開始在社會化媒體中傳播。從廣告出街當天起,多個媒體、廣告圈人士以及微博大V都開始傳播這一內容,包括了《中國日報》、《華商報》等有影響力的紙媒也開始在微博中轉發(fā),其中知名博主Happy張江所發(fā)布的微博轉發(fā)量更是超過了8000條,而在微信、論壇等其他媒體也開始轉載。至此,整個事件開始由在線上這個大圈子進行全面地傳播,最終演變成了新聞事件,遼寧衛(wèi)視對此事件進行了跟蹤報道,傳統(tǒng)媒體開始加入傳播的行業(yè)。
如果對紅牛此次的傳播也進行一個小而精的總結,那只能用“一塊廣告牌的逆襲”了。
越來越多的廣告主開始在戶外廣告的投放上追求與用戶實現(xiàn)互動,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往往又回到了品牌露出更明顯的老追求上,而此次紅牛正式給我們帶來了一次很好的嘗試,與用戶互動沒有想象的那么艱難。
除此之外,這也是紅牛娛樂營銷中一個很好的戶外廣告投放示例。作為《最強大腦》的贊助品牌之一,紅牛沒有走互動贏大獎的老掉牙游戲,而是用巧妙的廣告內容來實現(xiàn)從線下到線上的引流。盡管很多人在高喊“創(chuàng)意已死”,但是擁有創(chuàng)意的廣告還是能夠給品牌傳播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隨著消費者對廣告的識別能力越來越強,展示廣告除了宣傳新產品之外,很難玩出新意。以往互動贏大獎的方式,除了與品牌理念難以密切結合,廣撒網(wǎng)的方式也往往收效甚微,紅牛此次反其道而行的小而精投放卻收到了更好的傳播效果。根據(jù)百度搜索結果,“紅牛謎題廣告”的搜索結果近11萬,而“紅牛清華門口廣告”也有近4萬的搜索結果。
鏈接:嘉士伯戶外互動廣告
與消費者互動的戶外廣告已經受到了很多品牌的重視,以丹麥啤酒品牌嘉士伯為例,近期其在倫敦時尚潮人聚集地Brick Lane集市也大玩了一把互動廣告。一個長達12米的巨型廣告牌,單一的品牌標志性色調,僅僅一句品牌廣告語,廣告牌下方則配有開閘即飲的啤酒閘。不僅在視覺上具有沖擊力,而且品牌信息清晰明了,消費者體驗的同時,也真正領會了品牌所要傳播的內容。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