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其本質是交往、對話、互動和分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同伴間的互助合作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還能使其智力、個性得到發(fā)展。盡管有教師認為,合作學習是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形式,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自制力差而不適合分組學習;但筆者認為,分組互助學習是一個逐漸發(fā)展的過程,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具體可從互聽、互說、互問、互幫、互評等方面入手。
互聽:獲取信息,啟智益思
低年級學生的互助合作學習應從學會互聽開始,包括組內(nèi)同伴間互聽、組際間伙伴互聽。只有認真傾聽,才能從別人的發(fā)言中收集信息,經(jīng)過自己的大腦分析、甄別、整理,再回饋到課堂。
合作前,老師要提出明確的傾聽要求:學習拼音、認讀生字詞、朗讀課文時,可以提示“仔細聽,看誰能當上小老師,幫別人找到錯誤”;識記生字時,可以說“認真聽,比比誰的辦法好”;在全班交流時,要提高要求:“讀對了跟他讀,讀錯了舉手示意,大家跟你讀”“豎起小耳朵聽,選取最佳辦法記生字”。當學生達到要求時,老師要表揚、鼓勵。學生帶著要求聽、帶著任務聽。聽的過程是大腦及時搜集信息、甄別對錯的加工過程。這樣,既能訓練學生的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互說:激活思維,發(fā)展語言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開展合作學習更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說”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話可說,說完整的話;拓寬學生“說”的渠道,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大聲地說,走上講臺大膽地說。為此,教師要設置好討論的問題,既要讓學生有內(nèi)容可答,又要使答案不唯一。一年級時,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互助討論的內(nèi)容可以簡單些,如記憶生字的方法,怎樣把字寫漂亮,畫出有關語句,想象人物語言、神情、心理等;到了二年級,可以增加難度,如用課文中詞語說話,比較句子的異同,評價課文中的人物,復述或續(xù)編故事等。當然,討論合作要與有效互聽結合,每個人既要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又要學會尊重他人、取長補短。小組互助時,組長要安排好發(fā)言的順序,記好組員表達的要點,而教師要深入小組,做好協(xié)調工作;全班合作時,組際間要注意求同存異、取長補短,而教師要隨時評價引領,以便互助合作達到最佳效果。
互問:完善思維,學會學習
語文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質疑的能力。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遇事喜歡問個為什么。在互助合作學習中,不必總是教師設置問題、學生探究,也可鼓勵學生在同伴間大膽質疑,并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提問轉化成值得探討的學習內(nèi)容,再讓他們通過思考、討論來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另外,合作不等于順從,互助不等于被動接受。互助合作的前提是獨立思考,要鼓勵學生敢于對同伴的意見質疑,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思維的交流碰撞中學會縝密思考,完善思維。在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老師可引導學生大膽對同伴意見進行質疑,再通過合作討論來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學生既能學會質疑,又訓練了思維能力,并且他們都成了思維的主體,學會了學習。
互幫:解決疑難,共同提高
在構建互助學習小組時,老師總是依據(jù)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知識、能力、個性等存在差異的成員,組合成若干個互助小組。小組內(nèi)成員間互為補充,以便采取“兵教兵”的學習方式,使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
在實際分組合作時,學生間很難做到真正互助,優(yōu)等生不想關顧差生,學困生因怕別人嘲笑,遇到難題時羞于啟齒,合作效果不盡如人意。這樣的互助合作是名存實亡。此時,教師需及時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采取恰當措施跟進,或評比激勵,或檢測過關??稍诮M際間開展競賽評比,優(yōu)等生幫助學困生取得進步的,該組可加一個星;學困生主動請教別人學會知識的,該組可得“小紅花”。這樣,小組成員間互助合作的積極性就被調動,學困生能主動向別人請教,優(yōu)等生會熱情幫助,學習目標達成率高。另外,在分組互助合作時,還要規(guī)定學習時間,提高合作效率。教師可運用評價語言的導向作用,巧妙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使每位成員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互評:習得方法,提升素養(yǎng)
在互助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常會讓學生來評價同伴學習的成果,從而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相互評價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交流技能。學生這種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例如:教學漢語拼音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仔細觀察,對同伴書寫的字母作出有效評價,包括占格、胖瘦、筆畫的圓潤或生硬等;等到寫漢字時,同伴間對漢字書寫的評價就能面面俱到了,包括間架結構、高低寬窄、筆畫變化等。此外,對同伴的識字記字方法、朗讀技巧、口語表達能力等,學生都能依據(jù)老師提出的“條框”,恰如其分地給予評價。
在生生互評的過程中,學生的言語自由放飛,學生的認識水平、判斷能力、應對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都得到了訓練,最終發(fā)展思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苴鎮(zhèn)德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