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驚心動魄的一跳
往西遠遠眺望蓮花峰,便是五壯士跳崖處。只見陡崖直落,毫無遮擋,四面山環(huán)繞出一個山谷,山下群峰猶如利劍般直指。別說跳,就是看一眼也讓人心驚膽戰(zhàn)。
1941年,五壯士在狼牙山的縱身一躍,被定格在偉大的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上。
在狼牙山戰(zhàn)斗打到最后的時刻,班長馬寶玉對宋學義說:“在這次戰(zhàn)役中你們表現(xiàn)得很好,如果能夠活下來,我會向組織提議做你們的入黨介紹人?!?/p>
聽了班長的話,宋學義頓時淚流滿面。最終,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宋學義與副班長葛振林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
據(jù)史料記載,當幾百名日軍沖上懸崖頂,發(fā)現(xiàn)與之激戰(zhàn)近一日的對手只有5個人時,他們就在懸崖上整整齊齊地排成隊,面對5人跳崖處三度折腰。
五壯士中的班長馬寶玉是蔚縣人,歷史也并沒有忘記他。在蔚縣縣城東環(huán)路上有馬寶玉像,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寶玉小學、馬寶玉中學,英雄的形象早已刻在每個人的心上。
葛振林一直戰(zhàn)斗到抗美援朝
在狼牙山主峰棋盤坨峰頂上,高高矗立著五勇士紀念塔,塔身五層,象征著5位勇士,塔身正面嵌有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色大字,塔身底部鑲嵌著五勇士漢白玉浮雕像。
1986年,已經(jīng)69歲的葛振林堅持要到山上看看,走到半山腰便沒了體力,他手指遠處的棋盤坨主峰,半晌說不出話來,眼睛濕潤了。撫今追昔,思緒萬千,他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烽火硝煙的戰(zhàn)場。
當年,葛振林跳下山崖后,身子不斷地碰撞著樹。求生的本能使他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去抓樹枝,手被劃傷多處之后,他終于被并排的幾棵小樹擋住。敵人胡亂地向崖下放槍,子彈呼呼地從葛振林頭上飛過。敵人走后,葛振林與宋學義用盡力氣往部隊撤退的方向爬。兩人被當?shù)厝罕娋绕?,在傷愈后同到抗大二分校學習深造。
壯士的輝煌,不止在狼牙山上。
葛振林是曲陽縣人。跳崖之后,他的革命生涯并沒有結(jié)束??箲?zhàn)結(jié)束直至建國初,葛振林歷經(jīng)天津、張家口、太原戰(zhàn)役,參加了江西剿匪戰(zhàn),最后一役是抗美援朝。
“我養(yǎng)好傷,拿起槍,繼續(xù)奔赴戰(zhàn)場。先后參加了十六七次戰(zhàn)斗,立過功,受過獎,組織上還送我到學校學習。我文化淺,但我要克服這些困難。幾十年來,一直激勵我的是狼牙山崖下犧牲的戰(zhàn)友……”葛振林曾如此深情回憶。
葛振林把晚年的大部分精力用在關(guān)心青少年成長上。他曾任衡陽市“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擔任衡陽市20多所中小學校、全國近200家中小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并先后應(yīng)邀到全國十多個省市的部隊、機關(guān)、學校、廠礦以及監(jiān)獄、勞改農(nóng)場等單位,做報告400余場次。
雖然葛振林很少向中小學生憶述狼牙山那一幕,但每次他都叮囑孩子們:“珍惜現(xiàn)在的好條件,好好學習,祖國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
2005年3月,葛振林逝世。同年3月25日,葛振林骨灰安葬在衡陽市烈士陵園。
尋找英雄宋學義
與戎馬一生的葛振林不同,五壯士的另一位幸存者宋學義因傷勢過重,1944年轉(zhuǎn)業(yè)到易縣北管頭村,他在那里生活了3年,還娶了當?shù)毓媚锢罟饦s為妻。1947年返回家鄉(xiāng)河南后,擔任北孔村黨支部書記。此后20余年里,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潔,從不向政府要待遇,也不跟人提打鬼子跳崖的事,只是悶頭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干革命、搞生產(chǎn),艱苦創(chuàng)業(yè)。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不知道他就是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宋學義的老友、曾長期在沁陽任職的老干部張賀兆說:“要不是1951年的全國尋訪英雄活動,人們或許就永遠不知道他的下落了?!?/p>
張賀兆通過查找傷殘軍人花名冊,在北孔村找到了宋學義。多年后,他仍然記得那個深秋天氣里,自己第一次見到的宋學義:夾衣,單褲,穿著露腳指頭的鞋子,攔腰扎一條草繩,腰駝得厲害。
張賀兆上前套話,宋學義隨口道來,參軍打仗的重要經(jīng)歷都對上了,可張賀兆一提及1941年反掃蕩,宋學義就把話題往別處岔。
最終,還是宋學義的妻子李桂榮趁他被村里叫出去辦事時,拿出了一枚獎?wù)隆厦婵逃小皥詻Q頑強”4個大字—————這才使張賀兆對宋學義的身份確定無疑。
這正是楊成武將軍代表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頒給宋學義的。而楊成武親手為宋學義佩戴獎?wù)聲r的照片,也保存了下來:照片上,年輕的宋學義緊抿著嘴唇努力挺直著腰板,只是他的身后,必須有人攙扶。
跳崖之后,宋學義的腰就再沒能直起來。宋學義的左眼也在跳崖時被樹枝刮傷了,人走到近處才能看清楚。身體上的傷殘,正是宋學義當年早早離開部隊解甲歸田的最直接原因。
他想得最多的是鄉(xiāng)親
在宋福保的記憶里,一直當村干部的父親雖有傷殘補助,卻很少拿回家里,“他都拿給村里的貧困戶了”。由于家里人口多,缺少壯勞力,在村里,宋學義家的生活水平一直算中下等。
“他提出的最后一個要求,是開封介紹信?!?/p>
1970年10月,張賀兆下村辦事,在北孔村見到宋學義時不由吃了一驚—————幾個月不見,老宋瘦了好多,臉色發(fā)黑,目光倦怠,“說肚子疼,老用手捂著?!薄疤鄣脜柡Γ吞统鰞善雇此幊?。就是這時候他要求我給他開個介紹信,想去洛陽拖拉機廠給村里要臺拖拉機。”張賀兆回憶。
宋學義在洛陽受到了熱情接待,4場報告“換”回了一臺在當時還頗為珍貴的拖拉機??墒?,宋學義個人的事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即使后來一個女兒患上小兒麻痹四處求醫(yī)時也沒有,最終女兒下肢致殘。
宋學義也曾參加全國勞模大會、全國民兵大會,擔任過公社委員、縣委委員等職務(wù),甚至還被毛澤東主席請進中南海家里吃過一頓飯。
“他不是沒機會進一步。”沁陽的老干部們這樣說,但他就是一直在家鄉(xiāng)北孔村擔任村支書。在他的帶領(lǐng)下,北孔村實行了鹽堿改造,從原來最窮的要飯村,變成了全縣最好的村。
宋學義就是這樣,潔身自好到了刻意回避自己名字的程度??墒撬灿泻爸f自己是“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1959年,宋學義到河南滑縣開會,適逢河堤決口,在場的群眾手足無措。宋學義當場跳進水里大喊:“我是‘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宋學義,大家聽我指揮,沒帶工具的下水,挨個坐在決口處筑成人墻。”人們頓時跟著撲通撲通都跳了下去,用身體堵住決口。
“文革”開始,宋學義因為20多年前狼牙山的那一跳,遭到從未有過的沖擊。
1971年6月26日,宋學義因肝癌在鄭州去世。1979年6月25日,宋學義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摘自《河北日報》2015年6月19日、2011年6月28日,姜艷、劉榮榮、朱艷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