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大學畢業(yè)。拿著大學期間畫漫畫存的三千塊稿費,坐火車去了南方。離開家的最大的理由是,每一次親朋來訪都用憐憫的眼神看著我,之后說:“你說現(xiàn)在念書有啥用, 你看你媽借錢供你讀大學,你讀完了也不包分配,也沒工作,唉......”我至今都記得,那聲嘆息的意味深長。
南方的小企業(yè)特別多,很多布行也都打著服裝公司的招牌,我記不清一天最多跑過多少場面試,也不記得和面試我的小老板們聊了多少關(guān)于設(shè)計、情懷以及未來的話題。就是一番談話完事兒之后,老板拍拍案板說,來,現(xiàn)場打個版給我看看吧!那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個廢物,我要做的是設(shè)計,不是打版!
我住的旅館從單人間到四人間,午飯從有葷有素變成了全素,最后變成了沙縣小吃里最便宜的拌面。我不敢給家里打電話,就躲在話吧給那些聊過QQ但沒見過面的網(wǎng)友打電話:“你那邊怎么樣啊?我這邊不太好,我快一個月沒找到工作了,我很想家......”
那時候我才覺得,人生最難熬的不是窮苦,是寂寞。這個城市你沒有一個親人,他們說著你不懂的閩南話,你來這里,為了什么?后來陰差陽錯地陪人面試,意外地被留下,雖然做的還不是自己想要的設(shè)計,但我在窮到只剩下火車票錢的時候,看見了轉(zhuǎn)機。
那段時間要趕春節(jié)之后的訂貨會,設(shè)計任務(wù)特別多,我們每個設(shè)計師每天要設(shè)計超過20款作品,而且必須要四開紙純手繪,并配合設(shè)計說明。
每天晚上九點老板來巡查,在會議室把所有的設(shè)計稿一字排開,好像皇帝翻牌子一樣,點選稿件決定下場制作樣品。被選中作品越多的人自然被認可得越多,被選中作品越少的人,自然會收到打擊和冷落。這是最殘酷的一場廝殺。
十點之后,我才能回宿舍休息。宿舍朝北沒有暖氣,12月的北方滴水成冰,我蓋了兩床棉被,頭上面還要搭一個軍大衣,不然第二天一定會頭痛。那時候覺得最難熬的不是寒冷,是內(nèi)心里的不服輸。那一年我一共有12件作品入選訂貨手冊。
那年春節(jié)我只有三天假期,我和老媽說,公司工作太忙我離不開,之后便頂著鞭炮聲離家。在去公共澡堂的路上,我買了一本北京出版的雜志,看到封底寫著招聘編輯,就動了來北京的念頭。我用設(shè)計室的電腦寫了一篇八千字的稿子,連同我的作品,用老板秘書那臺唯一可以上網(wǎng)的機器發(fā)了出去。兩周后我接到了入職電話。
2004年2月28日,沒有任何懷疑也沒有任何經(jīng)驗,我?guī)е鴱娜齻€朋友那借來的1500塊錢去了北京。7天之后,主編告訴我,你暫時不符合我的要求,你做好準備,我找到合適的人就會把你開除。這句話讓我之后的一年零24天里都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唯恐自己被替換掉。
我只能拼命從頭開始學,學自己不懂的策劃、學接人待物、學做版式設(shè)計、學做很多工作,還學著讓自己平衡。我對自己說:你忘記你畢業(yè)時最想做的是什么了嗎?是賺錢!但要想賺錢,你要先在這個城市活下來。
2004年10月,我熬過了四個月的試用期,還了1500塊的欠債,用三個月認識了一些畫畫的朋友,在離那些朋友比較近的北五環(huán)租了一套房子,房租800,我一個月工資2400。我沒租過房子。不知道要付三押一,只好求房東說:“可不可以先給您兩個月的,下個月我再給您兩個月”房東最后同意了。兩個月的房租是1600塊,去掉這些我還剩下800,還要負擔一個月的吃飯和路費。
我決定做兼職。寫稿子,什么都可以寫,只要來錢快。后來我有機會去了電視臺做節(jié)目撰稿,一個專題一百,每個禮拜評一次,通過就給錢。那是一個日播節(jié)目,我最多一個月可以過八個節(jié)目。
我去了當時特別洋氣的SOHO現(xiàn)代城上班,在那里知道了什么叫非線編輯,什么叫節(jié)奏,什么叫畫面感。夜里十點我必須要離開,乘地鐵換最后一班輕軌,如果趕不上,打車回家要五十塊,那意味著當晚的努力浪費了一半。
下了輕軌為省三塊錢,我一路迎風小跑十分鐘,在小區(qū)門口的小吃店坐下,點一盤炒面片當晚飯。吃之前我會喝一口存在這里的二鍋頭暖暖身子,傻逼一樣地大吼一聲:嗨嗨嗨!那時最大的想法是:千萬不能生病,不然感冒一定會耽擱工作。
在那段人生最難熬的日子,我從來不覺得辛苦,每天躺在床上都會想很多,想家里欠下的十萬外債,想每個月如果能存一千塊,距離十萬還有多遠......想到這里,就會從噩夢里哭著醒過來。在這個城市幾乎是一路爬行著,最后才有機會勉強站起來,如今混在人群里和你們一樣。
2014,我過完了35歲生日。這一年是我來北京的第十年;這一年我在職場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這一年,我出書了。
35歲的年紀對一個男人來說有點尷尬,高不成低不就。很早以前我就不害怕衰老,但卻一直拒絕成熟。因為我很怕自己年紀一把依舊一無是處,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北漂十年,我到底收獲了什么?其實我很迷茫。
我把在職場里的那些失敗和教訓寫在網(wǎng)絡(luò)上,意外地引起了反響。在這個成功者滿布的時代,忽然聚焦而來的目光讓我很不適應(yīng),因為我還沒準備好。
當收到第一封出版社的邀約信時,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不能相信。陸續(xù)收到第二、第三封的時候,我覺得這個時代怎么了?草根一般的我也可以出書了?
我繼續(xù)在網(wǎng)絡(luò)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分享,分享我淺薄的職場經(jīng)驗,分享我人生里大部分的失落與無奈,分享這十年里的七年彎路,分享唯一可以拿出來對外人說的一點點進步,然后這本書就出來了。而這些都是在自我總結(jié)中獲得的,都是在被人需要、有人鼓掌的支持里得到的。
很多事情都可以被人比較,唯一無法比較的是經(jīng)歷。很多東西都可以被后人超越,唯一不能超越的是生命的深度。很多情操都可以在蹉跎里被粉碎,唯一不曾放棄的是對夢想的執(zhí)著。如今想想,我在這個城市最大的期許居然是:先活下來。只有活下來才有機會證明,遲早有一天我會屬于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