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唐朝宰相。他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李林甫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唐玄宗曾詔求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藝,便可到長安備選。李林甫擔心會有士子在對策時指斥自己的奸惡行為,便對玄宗道:“這些士子都是些卑賤愚聵之人,恐怕會胡言亂語擾亂圣聽?!彼ㄗh讓郡縣長官先對士子加以甄選,將其中優(yōu)秀者送到京師,在御史中丞的監(jiān)督下,由尚書省復試,將名實相副者推薦給皇帝。最終,送到京師的士子被考以詩、賦、論,結果沒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賀,稱民間再沒有遺留的人才。觀李林甫的目的是誤國利己,但達到其目的的奸術卻是順玄宗之意而逆行。先是層層設關卡,民間有識之士無一能過關者,再以難題把應試者全部推出門外,最后竟以“野無遺賢”相賀。投玄宗之所好,頌玄宗之德政。
李適之性情直率粗疏。李林甫曾對適之說,華山有金礦,開采出來可以使國家富強,皇上還不知道。隔些日子,李適之向玄宗奏事談到了華山金礦之事。玄宗問李林甫,林甫回答說:“臣已知道很久了,但華山與陛下的本命年相關,是王氣的所在地,不應該開采,所以不敢說?!毙谝詾槔盍指圩约?,輕視李適之考慮事情不成熟,對李適之說:“從今以后奏事,應該先和林甫商量,不要不穩(wěn)重。”李適之從此以后就像被捆綁了雙手一樣,不能自由行事了。
(據《中老年時報》王 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