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停地揮動著手中的小鋤頭,將一棵棵蒲公英挖起來。媽媽的后面,英兒將蒲公英一棵一棵拾起來放進背簍,她還將上面的一朵朵小黃花摘下來,準備給妹妹做一個美麗的花環(huán)。
從小媽媽就對英兒說,山里的孩子命賤,但要賤得像這漫山遍野的蒲公英,任憑風霜雪雨,也要年復一年,生生不息。不知是不是因為媽媽特別鐘愛蒲公英的緣故,英兒的名字里也有一個“英”字。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媽媽在田里干活,英兒就在旁邊采摘蒲公英黃色的花朵,漸漸地,英兒學會了用這小黃花編織美麗的花環(huán)。成熟后,黃色的花朵變成了毛茸茸的小白花,像極了潔白的棉花,英兒把它們一朵一朵摘下來,讓媽媽給家里每人縫制了一個松軟的枕頭。
在家鄉(xiāng),蒲公英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以及很多藥用功效,是山里人治病的天然良藥。在英兒的記憶中,媽媽用蒲公英治好了奶奶的咳嗽,還將蒲公英葉子剁成漿治好了妹妹的喉兒包。從小,英兒家的餐桌上就沒離開過蒲公英,媽媽說,有了蒲公英,病魔就會繞道走。不知是山里孩子真的命賤,還是因為長期食用蒲公英的緣故,盡管風里來雨里去,成天在黃泥地里摸爬滾打,但英兒三姊妹從小到大還真沒生過什么病。
媽媽愛蒲公英,英兒卻打小就特羨慕這小小的蒲公英,長在山野,卻可以自由飛翔。很多時候,英兒會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地上,看著蒲公英那成熟的白色花蕊慢慢的飄向遠方,在新的地方重新生根發(fā)芽。每每此時,英兒就幻想自己也能變成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可以飛到山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女兒的心思媽媽最懂,不止一次媽媽告訴英兒,要想走出大山,就必須努力學習。于是,英兒成了村里最努力的孩子。十幾年的功夫沒有白費,半個月前,英兒收到了來自省城一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再過幾天,英兒就將去千里之外的城市上學了,媽媽怕她水土不服,刻意要為她挖上一背家鄉(xiāng)的蒲公英,晾干后帶到學校泡水喝。
“想啥呢”,媽媽的聲音打斷了英兒的思緒。抬起頭,媽媽已汗涔涔地坐在了自己的旁邊,手里端著一杯剛從水壺里倒出來的蒲公英水,自己美美地喝了一口,然后把杯子湊到英兒嘴邊,讓英兒也喝了一大口。
空氣里彌漫著蒲公英醉人的馨香。在一朵朵蒲公英的簇擁下,母女倆并排而坐,英兒將頭靠在媽媽的肩上,媽媽用手捋了捋英兒被汗水粘在額上的頭發(fā)。與額頭接觸的一剎那,英兒明顯地感覺到,媽媽的手很粗糙。
“第一次到那么遠的地方,可得好好照顧自己”?!拔抑馈?。媽媽的聲音很柔,英兒的聲音很輕。
“要學會吃苦,懂得如何適應環(huán)境”。
“嗯”。
“要像蒲公英一樣,做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人”。
“我會的”。
“要永遠記住,無論走到哪里,這里都是你的家”。
“記住了”。
抬頭仰望天空,英兒企圖忍住自己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遼闊的天空,英兒看到一朵白色的蒲公英,離開媽媽正飄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