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大智若愚而富有科學精神,對一切常識的東西天然反感 ;他們天生熱愛探索和創(chuàng)造,對于跟隨和人云亦云深惡痛絕;他們特立獨行,從不自我設置禁區(qū);他們信仰自由,對于人為的限制極其不屑并熱衷于挑戰(zhàn)權威;在工作中他們推崇化繁為簡,相信設計的力量并追求產品美學……
移動互聯(lián),讓我們的生活正在“碎片化”,我們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連工作也是多重并進的——這與人類文化中一貫推崇的“專注”背道而馳。有時,你會自認為能超脫并厭惡這種生活,因為它顛覆了你過去太多的習慣。然而,沒必要恐慌,大腦的學習能力很強,通過訓練可以令其與技術一同“進化”。將來,我們可能都不得不訓練自己的大腦以適應多重任務,學習計算機式的多任務處理方式,因為技術一定會將“碎片化”變成一種常態(tài)。這種碎片化并不是讓思維變得混亂,相反這是一種進化,而進化的最大特征就是“極客”人群的出現。
“極客”一詞,來自于美國俚語“geek”的音譯,是一群有點極端地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的“行動派”,他們懂得學以致用、追求極致卓越、提倡化繁為簡、推崇跨界創(chuàng)新!稱呼的背后是一種“信仰”,一種在“互聯(lián)網思維”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信仰”。正是這幫自稱為“極客”的互聯(lián)網信徒在用行動證明著他們的顛覆性思想,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未來世界可能是屬于極客人群。也就是說,很可能屬于那些技術宅、黑客、創(chuàng)客、死理性派、游戲大咖,甚至機器人,又或是一個由數據充當全身細胞的虛擬人。假如你不屬于其中任何一種,也許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事實上,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正令這個大膽的猜想慢慢向現實轉化,構成傳統(tǒng)社會的一切事物正加速崩潰。就像開源軟件和機器人技術可以重塑世界的組成方式一樣。任何體系都需要“極客”精神。
“極客”精神來源于互聯(lián)網,但是可以應用于任何的形式當中,特別是如今日益下滑的傳統(tǒng)媒體產業(yè),更是強烈期待“極客”的出現。在很多人心目中,也許“傳統(tǒng)”這個詞表示的就是過去式,在我的周圍已經鮮少有人去購買紙質媒體,同行業(yè)中的有一部分報刊已經面臨停刊的命運,也有部分通過網絡實現了初步的網媒轉型。深究起來,其被改變的不是內容,而是形式、媒介,也就是技術。
人類講故事的方式已經全面改變了,傳統(tǒng)媒體的采編方式已經受到挑戰(zhàn),設計和代碼將成為新的替代工具。這意味著,精挑細選式的人力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會越來越小,網絡互動方式會以某種程度的自動方式來傳播好內容、剔除壞的以及虛假的內容。
例如微博上的新聞就是如此,它們由代碼寫成,通過UGC產生內容,用戶們而不是專業(yè)編輯充當“媒體守門人”,而且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由此產生的群體智慧可以無形中創(chuàng)造一種更高效的過濾機制。這就是社會化媒體,經歷了最初的野蠻生長時期已經日臻成熟。與此相關聯(lián)的還有社交網絡,比如微信的朋友圈。
傳統(tǒng)媒體的遭遇只是整個世界被技術顛覆的側影之一。不止媒體傳播,更多地是強調作為個體存在的每個人的表達自由,關鍵就是技術把世界變平了。
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人都可能變成世界的中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輻射他人。你接收到的信息或商品都是個性化定制出來的,或來自社交網絡中的朋友分享,或由軟件分析了你的網絡大數據之后推薦的;反過來,你所傳播出去的一切也都只被特定受眾接收,隨后他們圍繞你設定的主題和你互動;實體世界也是如此,各種智能硬件會洞悉你的意圖、理解你的指令,替你管理好房子、車、辦公室以及娛樂空間。
如今,這種極客氣質正在重塑著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從零售到汽車再到房地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積極地擁抱技術商業(yè)大潮,開始用自我顛覆的方式接受極客精神。對于許多人來說,他們也許并不懂得如何編程,但是當他們將把目光不再局限在財務報表中,在內心深處信仰科技的力量,用不斷的創(chuàng)新去讓自己的生意和世界更好一點的時候,他們已經走在了通往極客的路上。
利用技術去提高人自身的能力,正是極客的方式,那么,未來每個人都要成為極客了。而極客的生活方式核心是“人能駕馭技術”,而非“技術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