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佛教深入人心。在紫砂茶壺的造型上也有取材于佛教法器的。佛教文化與宜興紫砂文化可謂淵源久遠、因緣深長?,F(xiàn)以紫砂“軟耳圓珠壺”為例,探析佛教文化與紫砂壺藝的融合以及意蘊。
關鍵詞 軟耳圓珠壺;紫砂;佛教文化
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以來.佛教思想與文化對我國的哲學、文學、藝術及民間風俗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機結(jié)合而深入人心。宜興是千年的古陶都,以紫砂為代表的宜興陶瓷,既有日用性又有觀賞性,賞用兼優(yōu)、理趣相融,蘊含著包括佛教文化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者說佛教文化與陶瓷文化交匯融合.使紫砂歷史文化更加輝煌燦爛。紫砂壺取名“真趣壺”、“百衲壺”、“佛海容天壺”等等.都是佛家旨趣的體現(xiàn)?,F(xiàn)以紫砂“軟耳圓珠壺”為例(見圖1),探析佛教文化在紫砂壺藝上的運用以及蘊含的深刻旨意。
1 紫砂“軟耳圓珠壺”的造虹藝
紫砂“軟耳圓珠壺”以圓為基礎。壺身珠圓玉潤.渾圓的線條流暢至極。壺流也是此壺的特色之一,彎流嘴精巧,胥出自然、玲瓏可愛,柔美之姿明顯;嵌蓋與壺身不可分割,點、線之間見魅力,骨肉亭勻、簡練大方。制作頗見功力;圓環(huán)中嵌入圓珠壺鈕。更顯其美妙精致;以銅環(huán)形提梁壺把裝飾壺器,提梁略微上抬之后優(yōu)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條圓潤飽滿的耳形弧線。樸雅大方。仿佛是一道金光映襯壺腹的觀音大士陶刻,美妙有趣。紫砂“軟耳圓珠壺”整器圓融飽滿、豐腴大度。令人回味無窮。
2 紫砂“軟耳圓珠壺”的創(chuàng)作理念
紫砂“軟耳圓珠壺”以圓形壺身為造型.圓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獨特的文化含義.以“圓”論藝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圓形思維模式.圓與佛教文化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真正確立“圓”在文論史上地位的是劉勰的《文心雕龍》,這與當時佛教的興盛有關。劉勰在進行文學評論使用佛家語.如“圓照”、“圓通”。從這個意義上說.佛經(jīng)的翻譯溝通了佛教之“圓”與中國圓形思維模式之“圓”.兩者有著內(nèi)涵上的一致性。佛教圓融觀的實質(zhì)是所謂圓通的精神。這種“圓通”之境,是一種左右逢源、毫無掛礙之境,《摩訶止觀》一書中使用了許多有關“圓”的概念。如“圓頓”、“圓法”、“圓修”、“圓功德”等,強調(diào)一種全面、完美以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佛教強調(diào)人的“其身圓滿。相好莊嚴”,崇尚“圓活生動”、“圓轉(zhuǎn)流動”的動態(tài)美。這與上述劉勰所認為的“圓”有著意義上的一致性。“圓”作為美學范疇的成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文化共同影響的結(jié)果。紫砂“軟耳圓珠壺”以圓形壺身為造型,巧妙地融合了佛教文化中的圓融觀。
3 紫砂“軟耳圓珠壺”的陶刻寓意
紫砂“軟耳圓珠壺”的壺腹陶刻觀音大士的形象。輔以金粉裝飾。使其金光閃閃,并以銅提梁為襯托。銅提梁好像一道金光。襯托出了觀音大士的形象。也圓融了此壺的整體設計。觀音大士又稱觀音菩薩,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凹壹矣袕浲?,戶戶有觀音”這句古今流傳的俗語充分顯示了中華民眾崇敬、供奉觀世音菩薩的盛況以及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民間的深遠影響。印度和中國民眾結(jié)緣最深的佛教神祗莫過于觀音.中國民眾對她的崇敬遠在其他佛陀之上。直到今天,觀音菩薩依然深受廣大民眾的虔信,繼續(xù)展示其神奇的魅力。觀世音的意思就是觀世間苦難。度眾生出苦厄。《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北娚龅椒N種災難苦惱,只要發(fā)聲呼救,觀世音菩薩就尋聲解救,聲音不用聽而是去“觀”。此屬于佛家所說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案睘椤澳苌敝x,如眼根能識色,耳根能聽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嘗味,身根有所觸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職,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諸根的作用.釋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達到了極高極圓滿的境界。如此一說。以陶刻觀音大士形象的紫砂“軟耳圓珠壺”也因此有了佛教文化的吉祥寓意。
4 結(jié)語
佛教、佛學、佛文化影響了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作,至今仍然成為紫砂陶藝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紫砂“軟耳圓珠壺”以觀音大士的形象為創(chuàng)作理念。深入人心.是一款兼實用、觀賞以及佛學思想的壺器。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