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銀榮堂這樣出名的銀壺手工作坊,日本本州中部的高岡市大概很難被外人知道。這個面積不大、人口不過二十來萬的城市,從百多年前建市起,便以金屬制品而聞名了。
清早時分,勤奮的銀榮堂主人森川久則便早早起身,來到毫不起眼的自家作坊,開始一天的銀器制作。年近七十的森川自從高岡工藝高校畢業(yè)之后,幾乎每天都是在作坊里度過的。年事漸高之后,森川親手打造的銀壺更是數(shù)量稀少,而事實上,由于日本銀壺全都由匠人們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不斷錘打和退火,制作每一把壺都耗時很長,即便在全盛時期,森川久則這樣的大家,也不過年產(chǎn)10把左右銀壺。
化銀、下料、粗做、精做、打磨、焊接、拋光,在森川看來,每一道工序都必須精益求精,因此,在銀壺界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銀壺技藝不在于和同業(yè)相比,而在于向自我極限挑戰(zhàn)?!边@也是為什么銀質(zhì)純度僅差0.1%的銀壺,在日本工匠們眼中也有著天淵之別。
極致銀壺,藝術(shù)的日常
“雖然日本銀壺做工講究,稱得上追求極致,不過很多銀壺大師制作這些藝術(shù)品的終極目的,還是為了讓人們?nèi)粘J褂玫模睖项H為知名的銀壺藏家余先生告訴記者,“像我每天就會用自己珍藏的銀壺來喝茶啊,感覺藝術(shù)落到了日常生活才更真實。”
在余先生家里,擺放了他多年來收藏的不下十幾把日本銀壺,其中不乏價值不菲的古董壺,當然也有近年他親赴京都等地收來的大師新品。
因為愛喝茶,也對茶道頗有幾分心得,機緣巧合之下,余先生便和日本銀壺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叭毡俱y壺差不多是從江戶中后期才在貴族中流行起來的,因為金、銀這些貴金屬在當時畢竟還是相當值錢的,老百姓根本沒辦法使用,”說起日本銀壺,余先生可謂如數(shù)家珍,“不過真的存世的好銀壺基本上都是明治、大正、昭和年間制作的,那段時間,不光日本的金工技術(shù)提高得很快,也出來了一批特別知名的金工藝人,不過這些作品可就價值連城咯。”
岡山出身的銀壺名家北村靜香,素來以造型簡約、渾然天成的作品著名。提到北村靜香,便不能不提日本銀壺制作中最傳奇的“一塊造”。在余先生和銀壺愛好者圈子里,這種由北村靜香和他師傅真鍋靜良獨創(chuàng)的制作技藝,不僅代表了大氣渾圓的器型,更顯示了銀壺的珍貴。
一柄錘、一塊銀,沒有熔接、沒有灌模,單純靠手工敲打一氣呵成,除了手柄與壺蓋,整個壺身“天衣無縫”。北村作品中最常見的棗型壺和丸型壺這兩種壺體,更是需要幾萬次的敲打才能完成,雖是金屬,但器型看似吹彈可破,在行家眼里,這種算得上“素面素心”的銀壺盡管沒有多余的紋飾,卻反而有一種樸實無華、內(nèi)斂深沉的美感。
“我猜,北村靜香制作銀壺的初衷一定是希望買家能經(jīng)常用他的作品來煮茶、飲茶,因為他的銀壺樸素無華,實在和日常生活太契合不過了,”余先生不無得意地告訴記者,“我現(xiàn)在最常用的就是前幾年收來的一把北村的壺,是不是很奢侈?”
簡單清雅的茶席之魂
盡管日本銀壺匠人們手藝了得,不過日本銀壺的器型和紋飾卻仍然多為簡約之美,根據(jù)余先生的說法,這也大抵和日本茶道、茶席風俗多遵從中國唐風有關(guān)。雖然日本銀壺發(fā)揚光大之時,已經(jīng)離遣唐使回國、唐風正盛的時代相距甚遠,不過這并不影響日本銀壺秉承傳統(tǒng)的風骨。
“其實日本銀壺的器型一向很簡約,即使是紋飾,也基本保持了和式一貫的清雅,只不過在一些湯沸壺的花紋上,從原本比較貴族化的元素變成現(xiàn)在比較平民化了。”銀川堂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一家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銀器堂口,新瀉縣早川家族創(chuàng)始的這間作坊,早就是日本皇室御用的銀器制造商。
從現(xiàn)任堂主早川進的銀壺作品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日本銀壺最常見的槌目紋,已被他運用得如臻化境。這種美妙、自然、形態(tài)多變的紋理,多被日本匠人運用在金屬器物上,特別是質(zhì)地柔軟、延展性強的銀器尤其適用。每一道槌目紋,都因手工敲擊而絕無相同,在制壺大師的手里,槌目紋可以幻化為各種自然界的形式:干旱龜裂的土地、年久皴裂的樹皮、被風吹過的水面,錘打間呈現(xiàn)的變化充滿韻味,也為茶席增添了內(nèi)斂、深遠的美感。
“日本銀壺就是看起來簡單,制作卻可以繁復到你無法想象,最有代表性的應(yīng)該是霧霰紋的銀壺?!庇嘞壬鷮τ浾哒f。霰,說的是比雪更加密實的一種“雪珠”,基本上只會在低溫時降下,而日本霧霰紋銀壺,正是模仿了這種自然界的形態(tài),在壺身制作出一顆顆排列整齊、細密如雪珠的霰粒。撇開制作工藝復雜不說,就是要在壺身敲打出這少則三千、多則七千粒的“雪珠”,就已經(jīng)是一件耗時巨大的工程。
“這種匠人匠心大概是日本銀壺最受大家喜歡的原因之一吧,”余先生感慨,“畢竟現(xiàn)代社會愿意花一年打造一把壺的人已經(jīng)太少太少了,好像在日本,也只不過有40來位工匠還在繼續(xù)做手工銀壺呢。”或許這也正是為何一把刻有名師印章的日本銀壺可以售價如此之高的原因吧,畢竟除了茶本身,一把充滿藝術(shù)品位的日本銀壺,就足以成為茶席上最美的一抹亮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