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加一片檸檬》,將飲食與哲理糅在一起,或犀利,或俏皮,讓人捧讀之余,仿佛看到一份份活色生香的飲食檔案。
說到喝茶,李碧華說不管上哪間酒樓食肆,也不管你點的是普洱,或者鐵觀音,服務(wù)員往往沖了水,端上桌,馬上就給各位倒茶。那些液體,連顏色也來不及變,仍是開水似的,別說茶味了。世上有好多東西,是快不了,雖然不能用檢驗、分析、稱量來定好壞,但付出多一點時間,它就可以釋放出更佳的內(nèi)涵。那么,我們真有那么十萬火急的事情嗎?不如等—等,讓生活的茶泡出好滋味吧。
臺灣的師范大學(xué),每年6月要舉行“西瓜節(jié)”。男生女生借送瓜之機,互相傳情達意。不管是圓形或橢圓形的西瓜,也不管瓜皮呈深綠、綠白,每個西瓜,必有一片呈黃色的地方。作者告訴我們,那是因為西瓜成長時,躺臥地面,重量集中一處,于是糖分也凝聚于此最下方位置,成為整個西瓜最甜的一片。想想我們平時吃西瓜,都會感覺這片顏色不好看,以為有問題,卻沒有留意到,最丑的,原來卻是最美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是一個小小的西瓜,以貌取人的事情可謂屢見不鮮。
作者吃過山東的“孔府菜”,其中有一道菜“充滿恨意”,叫作“燒秦皇魚骨”。用鯊魚骨為主角,因為秦始皇對讀書人有戒心,曾焚書坑儒,孔家后人對他非常憎恨,借做菜之機,把他“火燒火燎”。作者調(diào)侃道:“想不到,恨也可以成全名菜?!毕襁@樣的菜,還有“辣手摧花”,是用青咖喱煮西蘭花?!按笮栋藟K”,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其實不過是把排骨斬開,用糖醋來煮一煮罷了。
日本人愛吃鯨魚。在他們的專賣店里,鯨魚身體的各個部分可以做成刺身、壽司或火鍋用料。鯨魚的肉、舌頭、唇、內(nèi)臟等等,分門別類,全都可以吃。然而他們是否知道,鯨也和人一樣,屬于哺乳類動物,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小鯨魚出生在水下世界,不懂得呼吸,母鯨會把它托到水面學(xué)習(xí)。如果小鯨魚天折,母鯨會一直抵住其背部,直到軀體逐漸腐爛時,才會黯然放棄。鯨是如此多情的動物,如同人類一樣。難怪作者會感嘆:吃鯨像吃人!
因為感冒,朋友送李碧華蘋果醋,她喝的時候會用開水稀釋,再加上蜂蜜調(diào)勻,太濃或太淡都不好。適當(dāng)?shù)拇滓猓巧畋匦杵?。就像“做人要帶點醋意,只要濃度不太高,就避免自傷。完全不吃醋,不妒忌、不眼紅,不忐忑擔(dān)憂,就不會振作”??磥?,還是微微的酸味正好。
豬雜本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有一段時間,因為懷疑它含有“哮喘藥”,香港一度停售四個月。對于不愛吃豬雜的人來說,中間分別的日子,并不特別懷念,甚至根本不曾留意這件事。但有一位愛吃豬雜的市民,在停售的日子,專程跑到內(nèi)地享用一頓,以慰相思之苦。作者于是感嘆:“不管是誰,總有愛他、等他的人。那時他便是主角了?!?/p>
拉面和檸檬,本該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偏偏日本有一家面館,喜歡把拉面的材料鋪陳好,再加上幾片檸檬。普普通通的一碗面,在作者看來好像化了妝,并不濃艷,卻一下子變得芳香怡人。
也許,我們平淡如白開水的生活,也需要一片檸檬來點綴,讓每一個日子掃盡沉悶刻板,不僅看起來顏色鮮艷,也增添一些迷人的芳香。驀然回首處,檸檬就在身畔,從未遠(yuǎn)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