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呂厚民(1928年9月—2015年3月),黑龍江省依蘭人,曾為中南海攝影師、組長,1949年建國以后從東北電影制片廠調(diào)到北京電影制片廠,是毛澤東身邊工作時間最長的攝影師。14年里,為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瞬間。2015年3月9日,著名攝影家呂厚民凌晨在京去世,享年88歲。
2015年3月9日凌晨,著名攝影家呂厚民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他是在毛澤東身邊工作時間最長的攝影師,曾用鏡頭定格下許多經(jīng)典瞬間。
呂厚民生于1928年9月9日。1948年3月任小學(xué)教師,同年7月考入東北電影制片廠,被分配到照相科。1949年11月,調(diào)到北京電影制片廠照相科工作。1950年初春,21歲的呂厚民接到組織通知,前往中南海警衛(wèi)處工作,主要是給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lǐng)導(dǎo)拍照。
呂厚民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到,“在主席身邊工作,從個人來講是非常榮幸的。雖然是組織上分配的,但不像現(xiàn)在人想象的那樣,審查一定要求很嚴(yán)格,很正式。其實,當(dāng)時我也沒感覺到有什么嚴(yán)格,反正讓我去就去了。從我們攝影記者的眼光來看,毛主席無論拍哪個角度,都讓人感覺到非???,真是和一般人不一樣,自然中透露出偉岸?!?/p>
呂厚民曾多次回憶,在毛澤東身邊拍照的那些年,毛澤東從來沒說過哪個能拍,哪個不能拍,哪個能發(fā)表,哪個不能發(fā)表。就拿拍過的不少毛澤東光脊背、穿泳裝的照片來說,拍攝時毛澤東都知道,但從不阻止,對他非常信任。事實上,在跟隨毛澤東拍攝的日日夜夜中,他們很少用語言交流。鏡頭前和鏡頭后,這對年齡相差35歲的拍攝者和被拍攝者之間,有著難以言說的情感。
《毛澤東在辦公》、《毛澤東在廬山》、《毛澤東打兵乓球》、《毛主席暢游長江》、《毛澤東與周恩來》……這一張張著名的領(lǐng)袖照片,都是由呂厚民同志拍攝的,每一張照片背后也都有其故事。
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結(jié)束了,代表們開始有秩序地離場,呂厚民有意識地等著。這時,他往主席臺掃了一眼,眼看著周恩來起身,手里拿著一份文件,但沒有朝外走……“快!周總理正向毛主席走來!”一個閃念之間,呂厚民舉起了相機。在一次采訪中提到這張照片,呂厚民說到,“我當(dāng)時用的是美國的閃光燈泡,每照一次就要換一個燈泡,換一張底片。拍照時,先要把片子上好,裝好燈泡,然后把片盒拉開,把距離調(diào)好,再按快門。這中間要有一系列程序動作,不像現(xiàn)在全自動。那時就能拍一張,拍第二張兩個人就離開了。如果你不等,不提前準(zhǔn)備好,這張照片就拍不到了。”
1961年夏天在廬山,當(dāng)時主席連續(xù)工作好幾天了,日夜操勞,很辛苦。那時,正是三年自然災(zāi)害,國際上反華勢力也很囂張。上午主席出去散步,登上了一座小山。上去了,先是站著,右手叉腰,表情有點疲憊,而且愁眉不展,然后就在山頂上來回走動。主席出去散步的時候,也不停地思考,心里也想著國家大事。過了一會兒,大約有半個小時,他又坐下了,坐在一條長凳上,一只手撐著凳子,表情還是那樣凝重,望著遠方,在沉思。這個時候呂厚民就給主席拍照了,就是《毛澤東在廬山》。
呂厚民鏡頭下的偉人形象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既有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領(lǐng)袖氣魄,也有樸實親切的父親慈愛。但拍攝毛主席的照片并不是他攝影生涯的全部,在拍攝日常新聞方面,他也很有成就。
編輯/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