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演過電影《南征北戰(zhàn)》中的趙玉敏、《家》中的瑞玨、《鳳凰之歌》中的金鳳、《萬紫干紅總是春》中的王彩鳳,更是《李雙雙》中個性爽朗、潑辣能干的婦女隊長李雙雙……2012年6月28日晚,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許多媒體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永遠的李雙雙”作為標題元素,可見這一角色的影響力之巨。《解放日報》刊文評價道:從舞臺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說到張瑞芳,觀眾馬上會想到1962年銀幕上的那個“快嘴李雙雙”。她爽快、干練、潑辣,打破了當時銀幕女性角色婉約內(nèi)斂的形象,成為大眾心中“偶像新女性”代表——“三億神州新姊妹,人人竟學李雙雙”。
多年前,張瑞芳老師赴京出席某次活動時,筆者曾采訪過老人。當時張瑞芳老師的一段話令我記憶尤深,她說:“我不介意觀眾老是說你演的‘李雙雙’怎么怎么樣,也不煩你們記者老是問我有關‘李雙雙’的問題,因為她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最重,我為她驕傲,也為能把她演得令觀眾滿意而感到自豪?!?/p>
張瑞芳生于1918年。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fā),她跟隨姐姐參加“民先”活動,1938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1年開始,黨的組織關系由周恩來直接領導。1949年2月取道香港回到解放后的北平,10月,作為政協(xié)工作人員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之后調往北京電影制片廠。離開北影后進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出演新中國第一臺話劇《保爾·柯察金》,飾演冬妮亞。1951年10月調往上海電影制片廠,先后主演了《南征北戰(zhàn)》、《母親》、《家》、《聶耳》、《李雙雙》、《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影片。電影《李雙雙》曾獲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并多次隨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
成名于話劇舞臺的張瑞芳,解放前的組織關系一直在周總理那兒。周總理對張瑞芳一直很關心,勉勵她做一個“共產(chǎn)黨的好演員”。1951年10月調到上影后,張瑞芳在銀幕上留下從影以來的許多第一個,比如第一個工人形象(1954年,在上影黑白故事片《三年》中扮演紗廠女工干部趙秀妹),第一個民兵形象(1952年,在上影與八一廠合拍的黑白故事片《南征北戰(zhàn)》中扮演女村長兼民兵連長趙玉敏),第一個母親形象(1956年,在上影黑白故事片《母親》中第一次扮演了一位革命母親的形象),還第一次演了個喜劇人物,就是《李雙雙》中的農(nóng)村婦女李雙雙,尤其李雙雙這一角色為她贏得了億萬觀眾的心。
《李雙雙》取得巨大成功的時代背景是:1959年后,全國各電影廠都有點不敢碰現(xiàn)實題材的影片,原因就是怕把握不好挨批,覺得還是拍歷史題材好,特別是古裝戲比較保險?!独铍p雙》幾乎是當時唯一一部現(xiàn)實題材的影片。戲中主角李雙雙是個性格開朗、是非分明、熱愛集體的普通農(nóng)村婦女,她一直斗爭的對立面也不是什么階級矛盾,而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甚至包括自己丈夫身上的落后思想和為人處世的方式?!独铍p雙》1961年開始拍攝,1962年公映,1963年獲獎。從客觀效果看,《李雙雙》在當時的電影界起到了一種試驗、引領、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