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生的第一個玩具是一只紅色的小汽車,不足一尺長,鐵皮軋制的外殼非常簡單,有幾個窗但是沒有門,從窗間望見一個慣性輪,把后車輪在地上摩擦便能“嗷嗷”地跑。我現(xiàn)在還聽得見它的聲音。我不記得它最終是怎樣離開我的了,有時候我還設想它現(xiàn)在在哪兒,或者它現(xiàn)在變成了什么存在于何處。
但是我記得它是怎樣來的。那天可謂雙喜臨門,母親要帶我去北海玩,并且說舅舅要給我買那樣一只小汽車。母親給我扣領口上的紐扣時,我記得心里充滿莊嚴。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很久,我不知道世上還有比那小汽車更美妙更奢侈的玩具。到了北海門前,東張西望并不見舅舅的影。我提醒母親:“舅舅是不是真的要給我買個小汽車?”母親說:“好吧,你站在這兒等著,別動,我一會兒就回來?!蹦赣H就走進旁邊的一排老屋。我站在離那排老屋幾米遠的地方張望,可能就從這時,那排老屋綠色的門窗、紅色的梁柱和很高很高的青灰色臺階,走進了我永不磨滅的記憶。獨自站了一會兒,我忽然醒悟,那是一家商店,可能舅舅早已經(jīng)在里面給我買小汽車呢!我便走過去,爬上很高很高的臺階。屋里人很多,到處都是腿,我試圖從擁擠的腿之間鉆過去靠近柜臺,但每一次都失敗,剛望見柜臺就又被那些腿擠開。那些腿基本上是藍色的,不長眼睛。我在那些藍色的旋渦里碰來轉(zhuǎn)去,終于眼前一亮,卻發(fā)現(xiàn)又站在商店門外了。不見舅舅也不見母親,我想我還是站到原來的地方去吧,就又爬下很高很高的臺階,遠遠地望那綠色的門窗和紅色的梁柱。一眨眼,母親不知從哪兒來了,手里托著那只小汽車。我便有生第一次摸到了它,才看清它有幾個像模像樣的窗但是沒有門。對此我一點都沒失望,只是有過一秒鐘的懷疑和隨后好幾年的設想,設想它應該有怎樣一個門才好。
(選自《史鐵生散文選集》,有改動)
咀嚼英華
正因為這只紅色的小汽車是作者有生以來的第一個玩具,難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回憶起來,就像昨天發(fā)生的一樣歷歷在目,哪怕這個玩具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知所蹤。關于這個玩具是怎樣來的,作者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不僅寫出了自己在即將得到玩具前的期待和渴望——“東張西望”“提醒母親”,而且寫到自己甚至不惜爬上高高的臺階,在商店里被擠來擠去。
由此看來,是玩具帶給了作者歡喜,但在作者的文章里卻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這樣的文字——綠色的門窗,紅色的梁柱和很高很高的青灰色臺階。是玩具帶給了作者歡喜,但孩童的意識里會有這樣的聯(lián)想:玩具是從這個地方得來——那排老屋,綠色的門窗,紅色的梁柱,高高的臺階。所以“這里”就成了他歡喜的源泉,“這里”就成了他童年快樂的源泉,所以“這里”就連同“那輛小汽車”一起寫進了作者童年的記憶里,生命的記憶里。記憶不單是記住那個物件而已,而是連同那時那地的情境一并寫進了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