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劉健都追求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和本真,希望他把民謠唱到70歲,將羅曼蒂克進行到底?!?/p>
紐約女孩,對民謠歌手一見鐘情
康瑞1979年出生在紐約一個中產家庭,從小就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興趣。2001年從費城大學畢業(yè)后,在朋友的邀請下她獨自來到中國,先是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給美國媒體提供各種稿件,接著又在浙江英文雜志《漫步浙江》擔任編輯。2005年7月的一個夜晚,來中國已經3年的康瑞,忽然有些想家,于是就和朋友去西湖邊一家經常有民謠歌手駐場表演的酒吧放松心情。
一個年輕歌手抱著吉他走上了舞臺,輕輕唱起了一首憂傷的民謠。他穿著藍白條紋?;晟?,披著散亂的長發(fā),下巴上留著胡碴兒。燈光照在他的身上,指尖彈撥的旋律很慢,唱得很動情??等甬敃r中支還不太好,雖然聽不懂臺上那中國小伙在唱什么,但她被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和男孩深沉沙啞的嗓音深深打動。
朋友告訴她,這首歌曲叫《奶奶》,臺上的小伙叫劉健,是一位民謠歌手和作家。
那個抱著吉他唱民謠的中國帥哥自此在康瑞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她對劉健感到好奇,專門去買了他的書,設法向朋友要到他的聯(lián)系方式,并經常去酒吧看他的演出。
了解到對方的生活經歷后,這位美國姑娘不由得大吃一驚。劉健比康瑞大一歲,來自河南上蔡縣農村,17歲當兵。自幼酷愛音樂和寫作的他,不僅彈得一手好吉他,他寫的兩篇小說還被軍內刊物發(fā)表。1998年,部隊推薦他到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文學系學習。這個系出了不少名人,如莫言、閻連科,還有寫《風聲》的麥加等等。這期間,《垮掉的一代》這本書改變了劉健,它講述的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幾位作家,從東海岸的紐約到西海岸的舊金山,到處亂跑。這一下就把劉健兒時的夢想激發(fā)出來了。2000年,劉健果斷選擇了退學,來到有很多搖滾明星的北京發(fā)展。
最初劉健靠在中關村搬電腦勉強糊口。那時北大附近有很多小酒吧,后來看到有人在里面唱歌,劉健就帶著吉他去駐唱,唱一個晚上能掙50元左右。不久,22歲的劉健又來到上海,在復旦大學附近租了間房子。邯鄲路上有個地下通道,他就在地下通道里面唱歌。偶爾他還到復旦東門的HardRock小酒吧里演唱,收入頗豐。
一次,劉健和上海的幾個地下民謠歌手到杭州靈隱寺附近的酒吧演出,沒想到和康瑞意外相識了。一個普通的夜晚,一對年輕人聊得很開心,告別時互留了電話。
2005年圣誕節(jié),劉健在上海的小酒吧有個演出,康瑞在網上看到宣傳后,風塵仆仆地趕去了。那時沒有高鐵,她買到的是一張慢車票,而且沒座位,站了好幾個小時才到上海,這令劉健非常感動。
兩人認識之初,康瑞的漢語水平和劉健的英語水平相當,都處于“小學生”階段,但在她看來語言不是障礙??等鹨贿吙鄬W漢語,一邊和劉健交流,她發(fā)現(xiàn)劉健是一個滿懷理想的上進小伙,而且他的理想和大多數(shù)人不太一樣,不喜歡追逐名利,只希望在35歲前能出3本書和一張唱片,康瑞欣賞勇敢追逐理想的人。
2006年4月,最疼康瑞的外婆去世了,她非常傷心地打電話告訴了劉健,哭著說自己不能回去,特別難過。劉健放下電話就連夜趕到這位舉目無親的美國女孩身邊,陪伴和安慰她。也就是從那兒之后,不同國籍的美女、暖男悄悄相戀了。
嫁給“流浪漢”。寒舍開出向陽花
2007年,因為工作調動的關系,康瑞回到了美國,靠著一本字典,她用蹩腳的漢語和劉健通過短信保持聯(lián)絡。通過長時間的短信聯(lián)絡,康瑞的中文越來越好,現(xiàn)在她已經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漢語了。
康瑞記得,她第一次到劉健在郊區(qū)租的破屋子做客,那兒真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都是些“奇形怪狀”的家具,比如一張“五條腿”的桌子,破破爛爛的舊沙發(fā),都是劉健撿回來自己修補改造的。
在上海,劉健的經濟情況很不穩(wěn)定,為了專心進行創(chuàng)作,他沒找固定的工作,平時幫朋友寫一些廣告劇本賺錢,處于有上頓沒下頓的狀態(tài),有段時間兜里沒錢了,他就跑到地鐵賣唱,居然一天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但劉健賺了點生活費就不干了。
劉健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同樣是康瑞最為欣賞的。“他不是沒本事賺錢,而是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做出犧牲?!?004年,劉健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戰(zhàn)士》,2008年年初出版了第二本小說《退伍兵》。其后,中影集團買了《退伍兵》的影視版權,付了在劉健看來算是比較多的錢,這樣他等于是暫時衣食無憂了。
2008年春天,康瑞被調到美國CBS駐北京辦事處,要報道奧運會。剛好劉健那時在寫自己的第三本小說《流浪歌手的回憶》,心想“在哪兒都是寫”,于是為了和戀人相聚就去了北京?!八≡贑BD,比較高級的地方。我卻覺得不自在,在那種金碧輝煌的房間里寫不出東西,于是就到鼓樓東大街的小經廠胡同里租了間破房子住?!?/p>
2009年劉健第一次出國,去了紐約。第一次登門拜見準岳父岳母,劉健心里十分忐忑,女友的父親是醫(yī)生,母親是律師,這在美國都是非常令人尊敬的職業(yè)。但兩位老人都很開明溫和,聽說他是個流浪歌手,他們不僅沒有任何歧視,反倒很感興趣。他們認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只要快樂就行。
2009年,康瑞正式成為美聯(lián)社駐上海分社記者。這對熱戀中的情侶終于可以團聚了。2010年7月19日,兩人在鄭州領了結婚證。沒有鉆戒,沒有盛大的婚宴,兩個年輕人默默地走到了一起。“7月13日是我30歲的生日,劉健給我送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他將我?guī)啄陙戆l(fā)給他的近3000條、7萬多字的短信,打印、制作成一本精美的書送給我,書名叫《愛的故事》,里面還有我們的很多照片。他是一位很有心、很用心、很耐心的人?!彪m然沒花多少錢,但康瑞說這是最珍貴的禮物。每到周末的午后,他們經常會窩在沙發(fā)上捧著白皮書一起回味戀愛的味道。
結婚前,劉健還曾擔心過家里人不能接受一個“洋媳婦”,母親最初的態(tài)度是不置可否。但當他第一次把康瑞帶回老家,媽媽只和康瑞聊了一會兒,就悄悄對劉健說:“勤快、懂事,她是個好媳婦?!?/p>
小鎮(zhèn)來了個美聯(lián)社記者,在當?shù)厥且患笫隆5趺床拍芙o“洋媳婦”一個體面的婚禮?康瑞問婆婆以前是怎么結婚的,婆婆告訴她,是坐馬車結婚的,但她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坐轎子結婚??等鹫f這個想法太棒了,就以最民俗最節(jié)約的方式坐花轎過門。
這年正月初六(2月8日),一場當?shù)匾捕嗄晡匆姷脑|民俗婚禮上演了,新郎劉健騎著高頭大馬走在迎親隊伍的前列,新娘康瑞頭蓋紅布身著紅棉襖藍褲坐在四人抬的花轎里,隊伍敲鑼打鼓行進在小鎮(zhèn)的街道上。在新郎家中,按習俗打扮好的公公婆婆正等著兒媳的到來??等鹱呦禄ㄞI,拉著婆婆的手小聲說:“感謝你給你的孩子自由,感謝你給你的孩子未來?!逼牌女攬雎錅I。
這場美好的婚禮被康瑞的朋友、路透社的記者全程記錄,這組圖片最后以“來自中國的愛情”為題,在情人節(jié)前夕發(fā)布,并在2月11日、12日兩天,成為全球點擊量最高的圖片之一,并被全球媒體廣為刊發(fā)。
婚后,康瑞和劉健仍住在上海市區(qū)的出租屋里,家里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但所有的擺設雖簡樸卻很精致,可以看出屋子主人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墻壁上掛著一幅字:只要和你在一起!
劉健平日在家里創(chuàng)作,身為美聯(lián)社記者的康瑞則在樓下租了間小工作室。每天傍晚,他們會拎著菜籃出去買菜,路過街邊的花攤時,買上幾元錢便宜的小花,康瑞說她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她不要房不要車不要鉆戒,只要和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
唱到70歲,將浪漫進行到底
在康瑞的幫助下,2012和2013年,劉健的長篇小說《戰(zhàn)士》和《退伍兵》,被翻譯成英文和德文在海外出版,CNN(美國有線電視)、ARD(德國廣播電視一臺)、NHK(日本廣播協(xié)會)、東方衛(wèi)視等媒體,都對其進行了報道。
除了寫作,劉健還想做音樂,出版唱片,實現(xiàn)自己最初的夢想。鮮為人知的是,如果不是他固抽地拒絕唱片公司,也許現(xiàn)在他早已是大歌星了。同康瑞剛談戀愛的時候,劉健曾把自己這些年寫下的歌曲挑選10首錄了個小樣,寄給幾家唱片公司。其中一家培養(yǎng)了多名重量級明星的唱片公司,對他的歌曲很感興趣,但對方的合同非??量?,有各種各樣的限制,甚至對體重都有要求。劉健覺得如果簽下合同,就等于給自己套上了枷鎖。而他最看重的是身心自由。他不愿意以喪失自由的代價換來成名。
后來在康瑞的鼓勵下,他干脆用自己的積蓄,注冊了一個小的唱片公司。2014年7月,劉健40多萬字的新書《流浪歌手的回憶》出版。同名唱片也隨之上市。這年8月16日,在上海書展的簽信儀式現(xiàn)場,劉健拿起吉他又唱了起來?!斑@就是當初在地鐵口的感覺,沒有燈光,沒有配樂,有的人路過了聽一下,有的人停下來聽很久。他們也會留下錢,但現(xiàn)在,帶走的是書和唱片?!?/p>
劉健說,接下來《流浪歌手的回憶》還會出第二部和第三部。“這三部出完之后,我想把它變成一個雜志書,出版別的流浪歌手的故事和歌曲,其實流浪歌手隊伍里真有不少很棒的人才。”
如今劉健已變身成為頗有名氣的作家,上海民謠音樂領域的領軍人物??等鹫f,你很難將劉健歸于哪一類人,其實也根本不需要歸類。多年來他不走主流道路,卻有更獨特的故事。他忠實于自己最愛的文字和音樂,不混跡于圈子,在鬧市中安靜地生活與創(chuàng)作。
現(xiàn)在,劉健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偶爾會彈起吉他唱自己寫的歌,歌詞都非常質樸。前不久,他給一幫外國朋友唱起一首寫給他3歲混血女兒的歌,《Nice|n meet you》,聽得所有人都感動不已。
康瑞至今仍在美聯(lián)社當記者,劉健仍舊在寫書、演出、作曲、錄歌,過著“飄忽不定”的生活。但誰都沒有在意過收入,兩個人的錢也足夠維持生活。
董巖據(jù)《伴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