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承載著他無憂無慮的童年,那些叫不清楚名字的動植物,那些令人難忘的民間傳說,那些充盈著童真童趣的游戲……讓人回味無窮。不過,作者妮子的童年也是饒有趣味: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溫馨的氛圍,捕蜻蜓的游戲……亦令我們印象深刻。品讀文章,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又是如何度過的?
不止一次在夢境里出現(xiàn)小時候的畫面,夢里常常會有九華大院,在大院里度過了我難忘的童年時光。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讓我不自覺地追溯童年的記憶,記憶有時看起來是那樣真實,有時又是虛實相間、斑駁交錯的,就像一個很美好的夢陪伴一生。
九華大院是貴陽的一個老院落了,整個大院由十幾個單元組成。童年時,家家戶戶的孩子都聚到院子里,嬉戲的笑聲每天都會在院子里留下痕跡,直到天快黑盡,聽到各自的家長探出頭來尋喊,才肯散去。每到春季,院墻上爬滿了紫藤花,好幾株桃樹光禿禿的枝椏上,疊著一團團粉白的花,碩大的白玉蘭開得太繁盛,在枝頭上搖搖欲墜,結(jié)實的太陽花、迎春花在花圃里開成一片。孩子們總是成群結(jié)隊地跑到師范大學去玩,那里是孩子們的天堂。公園式的校園植物繁多,環(huán)境清新幽雅,大人們晚飯后常結(jié)伴去散步。A.跟著媽媽站在草坪上,仰著頭好奇地數(shù)著各種姿態(tài)的云,大朵鈍重的云被風推著緩緩蔓延這座南方的小城,小小的心仿佛也被這風帶走了。
我家的老房子是兩套,還有一個很大的露臺。外婆把露臺打理得很好,她會悉心種一些花草,蘭花是她尤其喜愛的,外婆常說蘭花是生長在深山幽谷里的,極不容易采摘。每到花期,淺綠色的花瓣風姿素雅,貼身細嗅散發(fā)微微幽香。蘭花天性里帶有淡泊、高潔的自然本質(zhì),不禁讓人心懷愛慕。深褐色的大瓦缸里養(yǎng)了幾條肥大的金魚,在水草下精靈般的時隱時現(xiàn),不發(fā)出一點聲息,碩大撩人的金魚讓我心里癢酥酥的,總想伸手抓起來把玩一番。
B.夏日午后,爸爸常帶我和哥哥去師院捕捉蜻蜓,紅色和淺褐色的蜻蜓在身邊飛舞,扇動著透明如紗的雙翼。爸爸說蜻蜓是益蟲,它有非常敏銳的視覺,后來我們兄妹幾個再也沒抓過了,捉來仔細觀賞一番又放掉。校園里滿地的三葉草開著星星點點的白花,隨意地采摘,捏著滿把的花編成花環(huán)套在脖子上,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兒。我閉上眼睛,躺在厚厚的草地上打滾,用鼻子去捕捉泥土和季節(jié)的味道,在那小小的天地里,讓我們忘記了時間,一直呆到暮色彌漫。
如今,同在大院里長大的孩子都已成人,或許每人都被忙碌的生活糾纏著,不知他們是否也會想起這片童年時的樂園?
(選自《人民日報》2009年5月8日,有刪節(jié))
賞析
在內(nèi)容上,文章依次介紹了院落的特色以及院里人們的日常生活情況,讓人感受到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后,作者巧妙地用一個假設性的問句“不知他們是否也會想起這片童年時的樂園”來總結(jié)全文,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在結(jié)構(gòu)上,作者則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敘述,使文章條理清晰,中心明確。
思考
1.這篇文章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都是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雖不同,但感受卻是一樣的,即無論是九華大院,還是百草園,對于兒時的我們來說,都是一個
。(請用兩文中相同的一個詞語回答)
2.結(jié)合語境,品析文中兩處畫線句子的深層含義。
3.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最后一段的理解。(答題紙自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