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泰戈爾最為重要的代表詩集之一,《新月集》以其純美如畫的語言、質(zhì)樸悠揚的韻致及柔雅誠摯的情懷蜚聲世界。該詩集中時隱時現(xiàn)的現(xiàn)實、幻想與理想中的三種兒童意象,相互聯(lián)系又錯落有致,悄然彰顯著詩人“愛的哲學”。這三種意象既真實地投射出了詩人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與心境,也有機地構成了整部詩集美學意趣的源頭。把握住了這三種兒童意象,則更能真切地把握《新月集》的精髓。
關鍵詞:泰戈爾 《新月集》 兒童意象
鄭振鐸曾說過:“我喜歡《新月集》,如我之喜歡安徒生的童話……它把我們從懷疑貪婪的成人世界,帶到稚嫩天真的兒童的新月之國去。”①誠如斯言,充盈著各種兒童意象的《新月集》語言純美、韻律鮮活、洋溢著真摯情懷,宛若一個童話王國。然而對該詩集的品鑒若僅停留于童真童趣的揀擇,未免失于膚淺。深入梳理探究其中兒童意象的建構旨趣及意義功能,則更能幫助我們透過天真爛漫的表象,切中詩人“愛的哲學”的核心要義。
一、純美如嬰孩的《新月集》
天賦才學的印度詩人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一生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這其中,為他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詩歌創(chuàng)作尤為世人推崇。而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新月集》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詩集之一。
《新月集》是1903年泰戈爾匯集其孟加拉語詩集《兒童集》等詩作編譯成的英文詩集。共收錄自由體詩歌四十首。該詩集與《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等八部英文詩集甫一問世,便在西方文壇受到了極大的歡迎。20世紀初,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持續(xù)升溫,中國出現(xiàn)了“泰戈爾熱”?!缎略录吩诖似陂g由鄭振鐸、王獨清等人譯介到了中國,并對當時乃至后來的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新月集》非但沒有湮沒于歷史的塵埃之中,反而歷久彌新,不斷吸引也影響著愈來愈多的中國讀者。
《新月集》純美如嬰孩,其獨特持久的魅力多維散發(fā),直入讀者心脾。首先,詩集名喚“新月”,簡潔又寓意精深,既象征著擁有無限美好未來的無邪孩童,又象征著寄于兒童身心的人類本自圓滿但又看似若缺的皎潔童真。該詩集異于其他詩集對神性的贊美和對哲思的謳歌,而是與詩集總題呼應,專注于致敬圣潔的童心。其次,就內(nèi)容而言,豐富優(yōu)美的兒童生活場景與情致呼之欲出,滌人心扉。此外,從風格上看,有著無韻之韻的《新月集》文筆清新而又耐人況味,既娓娓道來又渾然天成,秉承了泰戈爾詩歌一貫的濃郁抒情性。
上述種種,前人多有論析。然而,從《新月集》中的兒童意象入手進而條分縷析地深入解讀整部詩集的評論卻極鮮見?!缎略录分袃和庀笸怀?,是讀者把握詩人美學意趣的絕佳切入點,不容錯過。在此我們不妨嘗試從三方面入手,剖析詩人精心搭建的兒童意象體系。
二、《新月集》里的三種兒童意象
在文學評論界,意象(image)常被分為四種:心理意象、內(nèi)心意象、泛化意象和文學意象。本文所探討的詩歌“意象”屬于文學意象的范疇,即一種特殊的表意性藝術形象或文學形象。美國文學理論家R. 韋勒克指出:“文學審美意象關往往暗示一個系統(tǒng),而細心的研究就能夠像譯碼員破譯密碼一樣打開它?!雹谠凇缎略录分?,即存在著一個經(jīng)由詩人編過碼的意象體系。除了花兒、神靈、集市等意象之外,詩集中出現(xiàn)最多的審美意象是純真的兒童。而且細品后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精心打造的兒童意象并非千篇一律,可譯碼細分為三:現(xiàn)實的兒童意象、詩人幻想中的兒童意象與詩人理想中的兒童意象。
(一)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活潑的兒童意象
詩歌來源于生活,《新月集》亦不例外。得益于泰戈爾對兒童生活長期細致入微的觀察,詩集中的許多詩作都真實又靈動地再現(xiàn)了兒童生活場景。這其中既不乏對兒童們的生活、學習、娛樂等生活圖景的描繪,也有對兒童天真活潑內(nèi)心世界的細膩捕捉。就這個層面而言,詩人成功地塑造了一種生活中真實活潑又充盈著生命力的兒童意象。
例如,在《紙船》一詩里,詩人刻畫出了一個水邊放紙船的孩童意象;《十二點鐘》則描摹出了“狡黠”又不失可愛的厭煩作業(yè)的頑童意象;《天文學家》通過兩個孩子之口刻畫出不合成人邏輯卻又能自圓其說的童言意象。在《玩具》一詩中,詩人描繪了不厭塵土、自得其樂的兒童意象。遍覽詩集,這種真實感極強的兒童意象隨處可遇。詩人通過寫實般的描繪,簡潔又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出了趣味盎然的兒童生活點滴。這些意象親切自然,通過白描的手法讓讀者步入孩童的天真世界,暫忘了俗世的煩惱。
(二)詩人幻想中的兒童意象
詩歌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詩人并不滿足簡單描摹現(xiàn)實中兒童生活場景及情致,他在觀察與體悟外部童真的同時也描畫了內(nèi)心與童真的互動。而這種互動有別于前文所述的生活中的兒童意象,是一種雜糅了現(xiàn)實與想象的幻想中的兒童意象。這種兒童意象靈動自由卻又令人信服。例如,在《金香木花》中詩人寫道:
如果我鬧著玩,就變成一朵金香木花,長在那樹的高枝上,在風中笑得搖搖擺擺,在新生嫩葉上跳舞,媽媽,你認得出是我嗎? / 你會叫喚:“孩子,你在哪兒?。俊蔽乙底院眯?,一聲也不吭。/我要暗暗展開花瓣,看著你工作。/……③
這里,愛捉迷藏的孩子變成了枝頭上不語人言但又俏皮可愛的金香木花。詩人將孩子的天性、自然的美麗與孩子的生活場景大膽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細膩地幻想出了一種生動又奇特的孩童兼花朵的意象。又如,在《英雄好漢》中,詩人寫道:
你坐在一頂轎子里,我騎著一匹棗紅小馬在你旁邊小跑……就在這當兒爆發(fā)出了一陣可怕的吶喊,人影兒奔跑著向我們沖來。你蜷縮著坐在轎子里,反復念著神明的名字禱告。轎夫們害怕的發(fā)抖,躲藏在荊棘叢中。我向你喊道:“別害怕,媽媽,有我在這兒!”……于是我策馬狂奔,我的劍和盾相碰,乒乒乓乓的響……他們許多人逃走了,還有不少給我砍成碎塊……我跑到你的面前,渾身血跡斑斑,說道:“媽媽”,戰(zhàn)斗現(xiàn)在結束了……④
詩人僅用了短短幾行,就使得一個手持劍盾、不畏強梁、英勇無比的小英雄躍然紙上。詩中“趾高氣揚”的英雄意象雖然閃動著現(xiàn)實中孩子們嬉戲的影子,但更是詩人在仔細觀察孩子們嬉戲之后深入想象拓展的產(chǎn)物。這種意象的構建更加倚重想象,也展示了詩人將想象訴諸于表達的非凡技巧。這種意象在《偷睡眠者》《云和浪》《小小仙境》等詩中都時有閃現(xiàn)。
(三)詩人理想中的兒童意象
“詩歌是詩人人格的表現(xiàn)而不是詩人生活的再現(xiàn),詩人要用自己的感情體驗人類的感情,詩人的心靈應該響應世界的呼喚?!雹萏└隊栵@然深諳此理,他對童真的謳歌并未止步于淺層次的意象建構。在《新月集》中,他還締造了另一種升華了的兒童意象,即詩人融匯前兩種意象之后加入形而上理想的綜合意象。這種意象從生成機制而言固然也是屬于幻想的范疇,但其價值指向卻與前兩種對簡單兒童生活的淺層描摹不同,一躍而上升到了探索人類靈魂走向的精神層面。例如,在《在海邊》一詩中,詩人寫道:
孩子們在大千世界的海濱集會……他們不尋求隱藏的寶藏,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撒網(wǎng)……船舶在無軌的水面上顛覆,死亡橫行,而孩子們在游戲……在大千世界的海濱,孩子們正舉行盛大的集會。⑥
海邊孩子的意象有可能象征著無憂無慮的孩子,但讀者更多的是通過這種意象聯(lián)想到短暫的人生與全人類的命運走向,并會在這種揮之不去的意象中積極思考人類命運的前途。而這種思考的答案可以在《祝?!芬辉娭姓业?。詩人在詩中寫道:
祝福這小小的心,祝福這潔白的靈魂……他可不曾學習鄙夷塵土、追求黃金……別在匆忙中把它忘了,讓他來到你的心里,祝福他吧。⑦
此外,詩人也通過兒童的意象點明了童心在他本人心中的地位。在《新月集》最后一首詩歌《最后的交易》中,詩人寫道:
太陽的光在沙灘上閃爍,大海的浪任性地濺潑水花。/ 一個小孩坐在沙灘上玩著貝殼。/他抬起頭來,仿佛認識我似的,說道:“我要雇用你,可不用什么東西。”/在孩子的游戲中做成了交易,倒使我從此成了個自由的人。⑧
在詩中,詩人拒絕了國王、商人、美麗姑娘世俗的雇用,最終選擇了無條件地服務于童真。
三、泰戈爾兒童意象的意旨與其他
如果把上述三種兒童意象比做新月王國里的三個孩子,那么第一種意象就是個單純爛漫但略顯柔弱的孩子。第二種意象是個飽經(jīng)風霜但又不失純真的孩子。第三種意象是個渾然天成且智慧無憂的孩子。這三個孩子構成了渾然一體的新月之魂。他們在詩集中相互輝映又錯落有致,不動聲色又無處不在地彰顯著詩人的“愛的哲學”。這種愛的哲學說到底是生命哲學。詩人通過孩童的意象彰顯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高度和諧與統(tǒng)一。詩人通過孩童的意象強調(diào)了生命的自由發(fā)展與無限可能。
不設防的兒童總能與其他兒童及成人們打成一片,他們是萬物有靈的崇信者,是愛的積極踐行者。所以,《新月集》里的三種兒童意象既真實地投射出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與心境,也有機地構成了整部詩集美學意趣的源頭,體現(xiàn)了詩人的宇宙觀、人生觀、宗教觀、真理
觀、美學觀和社會觀——即“梵我合一”地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生命。
泰戈爾謳歌童真童心的詩歌是美好的,但泰戈爾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卻并非如詩如歌?,F(xiàn)實生活中,他摯愛的幾個孩子都先后夭折。然而難能可貴的是泰戈爾并未將其悲切之心訴諸筆端,反而是樂觀向上地用他的詩歌贊美童真。孟子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眥9}泰戈爾即是這樣的 “大人”。他用詩歌回憶,他用詩歌祭奠,也用詩歌使得人們短暫的童年時光變成了永恒,將赤子之心長留在了讀者心中。在《結局》一詩中詩人寫道:
該是我走的時候了,媽媽,我走了。/ 你在寂寞黎明的薄暗中伸出手去抱你床上的孩子時,我要告訴你:“孩子不在了!”——媽媽,我走了。/ 我要變成一縷輕風撫摸你;你沐浴時我要變成水里的漣漪,我要再三地親你吻你。/ …… / 親愛的姨母帶著節(jié)日禮物來訪,會問你:“姐姐,咱們的孩子在哪兒?”媽媽,你會柔聲細氣地告訴她:“他在我的瞳仁里,他在我的身體里和靈魂里?!眥10}
不難看出,詩人思念孩子的情感真摯動人,但整首詩歌催人淚下但哀而不傷。詩歌在結尾處更是升華成了一種積極的慈悲。
四、結語
在《新月集》開篇詩歌《家庭》中,泰戈爾寫道:
在那些家庭里有著搖籃和床鋪,母親們的心和夜晚的燈,還有年輕的生命,他們滿心歡樂,卻渾然不知這樣的歡樂對于世界的價值。{11}
兒童帶給我們的“這樣的歡樂”對于世界究竟有著什么樣的價值呢?泰戈爾留給了我們一個貌似簡單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思考,需要我們回答。但毋庸置疑的是,《新月集》里的意象體系能為我們高質(zhì)量地回答這個問題提供了非??煽康膮⒄铡?/p>
① 鄭振鐸:《新月集(譯者自序)》,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版,第1頁。
② 童慶炳:《文學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23頁。
③④⑥⑦⑧⑩{11} 《泰戈爾散文詩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頁,第103頁,第106頁,第102頁,第113頁,第118頁,第134頁。
⑤ 侯傳文:《泰戈爾論詩歌》,《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5期,第139頁。
⑨ 《孟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頁。
作 者:安全勇,碩士,上海海關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兒童文學、文學翻譯及英語教學;劉金龍,碩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應用翻譯。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