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國名與俄羅斯一字之差。很多人都好奇白俄羅斯“白”在哪兒,問當(dāng)?shù)厝?,他們從民族歷史的角度,給出一些官方解釋,比如白俄羅斯的“白”取的是“純正”“純潔”之意,這種說法在14世紀(jì)的史籍中找到源頭。但如果在這個國家小住幾日,你就能自己找到一些有趣的答案。
作為獨立國家,“白俄羅斯共和國”在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正式被確定為國名。白俄羅斯居民中,白俄羅斯族占八成左右。作為東斯拉夫人,白俄羅斯人向來自認(rèn)比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保留了更純正的古斯拉夫人血統(tǒng)。
這種講究純正的理念,也反映在國家的建筑風(fēng)格上,白俄羅斯有些歷史建筑從外表看,都特別白。無論走到哪一條小街小巷,總能看到干凈白色的墻壁,讓人手指不忍在墻上多摸一下。由于城市里沒有嚴(yán)重的污染,所以無論下不下雨,城市建筑都不會看到被濺上污水。不過即便是這樣,當(dāng)?shù)厝诉€是會在夏天的時候,修修補補,給自家的墻壁刷白漆。由于建筑外觀講究素白,墻上的壁畫或是裝飾也少見大紅大紫的顏色,倒是有不少小清新的畫作被繪在街角道邊,讓外來訪客先是感到驚喜,隨即忙不迭地拍照。
白俄羅斯的“白”,還有說法是:古代白俄人喜穿漂白的亞麻布服裝和白色綁腿。外來訪客除了在白俄羅斯看到“純正”的古斯拉夫人后代之外,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方面,就是城市環(huán)境堪稱干凈無瑕。在首都明斯克,當(dāng)?shù)厝嗽诮榻B自己城市的時候,都會說“我們有一個干凈的城市”。這絕不是夸大其詞,因為無論市區(qū)的廣場大道,還是小街小巷,你都很難在地上找到一星半點的紙屑煙頭或是瓜果皮核。雖然道路兩旁會有垃圾桶,但里面的垃圾很少。那么垃圾都去哪兒了呢?當(dāng)?shù)厝藭嬖V你,這里的人有保持環(huán)境整潔的傳統(tǒng)習(xí)慣,能自己帶走找垃圾桶處理的垃圾,絕不會留在公共場所。
白俄羅斯人似乎不能容忍垃圾暴露在公共場合,在遍布全球的麥當(dāng)勞餐廳,人們常能看到盛著顧客吃剩食物及包裝的托盤被丟在餐桌上或是暴露在店角的運盤車上。但在白俄羅斯,這種情況是沒有的,讓人感到很舒服。
(據(jù)《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