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止庵
素以書評見諸于世的止庵,身歷至親的離去后,沉淀3年寫出人到中年的生死體悟?!断e》筆下所記都是一粥一飯、綿長細(xì)碎的尋常日子,清淡沉靜、哀而不傷的文筆、記錄相隔不相絕的平淡親情。
全書共有6部分。以母親的離去為起點(diǎn),片斷式地回溯。母親生前的日記和書籍,與作者的回憶和思考兩相交替,形成兩種對立卻彼此依存的書寫狀態(tài)。母親留下的日記充滿親人相處時的溫暖細(xì)節(jié):最常做的那道紅菜湯,一起看過的電影,病重時吃下的那枚小布丁,這些事情平凡微小,卻感人至深,是生之存在的切實(shí)印記。
卡夫卡說;“死亡的殘忍之處在于,它帶來了終結(jié)時真正的疼苦,卻沒帶來終結(jié)。”死亡不僅在死者離世那一刻給生者以猝不及防的重?fù)?,更在以后漫長的生活中,一刀一刀地凌遲著生者的心靈,逼他們領(lǐng)悟永遠(yuǎn)的含義,止庵的母親去世之后他去了日本,遇到稱心的小物,馬上想到永遠(yuǎn)沒法再買來送給她了;看到各處好的景致,也想到永遠(yuǎn)不能告訴她了。
“永遠(yuǎn)”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詞匯,但母親去世了才使得止庵體會到,永遠(yuǎn)不過是有她無終的無底深淵?!坝肋h(yuǎn)如何”只是一種愿望,而“永遠(yuǎn)不能”才是真的,唯有死亡可稱“永遠(yuǎn)”。一個人的“惜別”,喚起更多人的“惜別”,人人終將面對生死大問,止庵的文學(xué)給讀者直抵內(nèi)心的感動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