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看過一篇報道,說的是昆明滇池紅嘴鷗季節(jié)性的集聚吸引了大量市民和觀光客,鳥與人融融共處,并有圖為證,看后不免心生羨慕。我身處寧夏,那時周圍的鳥類可見的不多,且常常視人為敵,這也是當時寧夏生態(tài)的一個寫照。
當然,隨著近些年寧夏生態(tài)保護力度不斷加強,濕地不斷擴容,鳥兒重歸城市,鳥鳴不絕于耳,甚至許多候鳥成為留鳥,在寧夏找到了家。 2011年,銀川市還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喜鵲之鄉(xiāng)”的榮譽稱號。而據“寧夏野鳥會”介紹,每年2~5月,棲息銀川的候鳥達到7萬余只。在銀川就有這樣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優(yōu)美的典范——燕鴿湖
燕鴿湖是位于銀川市石油城居民小區(qū)中央的一個人工湖,面積幾百畝,湖周圍樹叢環(huán)抱,曲橋蜿蜒。每年3月會有紅嘴鷗在遷徙途中到此停留,這里的居民也對這些大自然的精靈愛護有加。久而久之人與鳥之間建立起了信任,到此停留的紅嘴鷗不斷增加,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現在的燕鴿湖,紅嘴鷗最多時可達數千只,盤旋在湖面上白花花地蔚為壯觀。只見有的紅嘴鷗追逐爭搶人們喂送的食物,有的輕徉湖面劃皺一池春水,有的擇一處僻靜之地小憩片刻,小區(qū)的居民則漫步健身于湖邊,鳥與人互有交流又不相干擾,讓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馨。一位小區(qū)居民常以一種特有的聲音召喚紅嘴鷗們來吃食,鳥兒們也似聽到命令一般,集體飛撲過來。這時往往游人們會忙成一片,或喂食或舉起相機或擺好pose。此時此刻的燕鴿湖充滿生機歡樂,人們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沉醉于一湖春色。
這樣的景象不免讓人思索。銀川雖被稱為湖城,卻沒有形成第二個、第三個“燕鴿湖”。究其原因,大概仍離不開人的因素。銀川多數的湖泊為私人或單位承包,以付費垂釣來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而燕鴿湖的管理者在把湖交給居民享用的同時,還認真地維護著湖的健康與自然,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理念。又比如燕鴿湖中生活著北方常見的淡水魚,有大有小,大的能達幾十斤,但小區(qū)居民從不捕撈,魚兒們也不怕人,自然、從容地嬉戲、吃食。燕鴿湖的管理者在取舍著什么?答案已經很清楚。
當有一天,你坐在湖邊的長椅看書,一只紅嘴鷗翩然落側,梳理起羽毛,而你看都沒有看它一下……也許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