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入院】
我的“戲迷”爺爺
我剛踏進家門,就聽見我的“戲迷”爺爺在唱戲。
我的爺爺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戲迷。為什么呢?因為他不僅喜歡聽人唱戲,還能自己唱戲。
記得有一回,我在家里閑得無聊,便在電視上選臺,一不小心不知把唱戲的臺給選到哪里去了。我心想:爺爺這回可要罵我了。怎么辦呢?就在這時,爺爺進來了。于是,我用口水當(dāng)眼淚,對爺爺說:“爺爺,我錯了,請您原諒我吧!”可爺爺并沒有被我的撒嬌打動。我又走到爺爺面前,學(xué)戲里人,做一個樣子,說:“爺爺,我知錯了?!睜敔敗皳溥辍币宦曅α耍鸬溃骸皩O女,這次我原諒你了,下次可別再犯同樣的錯誤了?!?/p>
怎么樣,我這個爺爺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戲迷”吧?
【問診就醫(yī)】
這篇習(xí)作采用“開門見山”的寫法,開篇就點出爺爺是“戲迷”。可惜小作者在描寫具體事情時,過于簡單,也沒有抓住人物的特點選取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個性。讀者讀了作文之后,只淺層地感受到爺爺愛“戲”,至于“迷”到什么程度,表現(xiàn)在哪里呢,都沒有說明白。
習(xí)作應(yīng)從以下幾處進行修改:
1.第一自然段與第二自然段注意語意表達的順序,銜接過渡要自然,否則第一自然段就有些牽強附會了。
2.“……因為他不僅喜歡聽人唱戲,還能自己唱戲”這句話表達既不生動,又與下文所選事例無關(guān),起不到總領(lǐng)下文的作用。
3.要想突出人物的特點,就要選取能反映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例。很明顯文中所選取的事例不具有典型性,需要重新選材。
【康復(fù)出院】
我的“戲迷”爺爺
周欣純
我的爺爺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戲迷。為什么呢?因為他不僅酷愛聽?wèi)?,還特別愛唱戲。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這不,我放學(xué)回家還沒進屋.就聽見爺爺在那兒唱開了。你還別說,爺爺唱得還真不錯.時常給家中帶來歡笑。
記得那天.因為爺爺?shù)焦珗@和幾個“票友”唱戲回來晚了.結(jié)果把奶奶要他買鹽的事忘得一干二凈。奶奶發(fā)起火來也是非同小可的。果然,奶奶把臉一板,甩掉圍裙.一屁股坐在沙發(fā)上生悶氣了。爺爺見事不妙,趕緊賠罪,可是奶奶絲毫不搭理他。沒想到這時候爺爺突然學(xué)著戲里的腔調(diào),來了一句:“夫人不要生氣,相公這廂賠禮了!”奶奶“撲哧”一聲被逗笑了,還直罵爺爺“老不正經(jīng)”呢。
要說爺爺唱戲我是絲毫不反對的,可就怕他在家聽?wèi)颉?/p>
爺爺記得最牢的一個數(shù)字就是“18”,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快換臺,看18頻道。這是為什么呢?因為18頻道是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唄。我愛看少兒節(jié)目和電視劇什么的.可爺爺除了戲曲還是戲曲。只要他老人家在家,我從不奢望能看到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這還不算什么,如果你到我們家,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客廳里堆積如山的碟片,《紅樓夢》《天仙配》《雙推磨》《女駙馬》……可謂是應(yīng)有盡有。家里來客人,爺爺就如數(shù)家珍地和他們嘮戲曲,還時常播放幾盤磁碟.再時不時地哼上幾句。
平常那些和爺爺志趣相同的爺爺奶奶們到我家串門.不是一起看戲,就是一起唱戲。我常常逗趣地說:“爺爺,要不我?guī)湍陂T口售票得了,您看咱們家都快成戲班子了?!?/p>
怎么樣.我這個爺爺是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戲迷”呢?
【跟蹤復(fù)查】
全文緊扣“迷”字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可愛的戲迷爺爺?shù)男蜗蟆K麗鄢獞?,也愛聽?wèi)颍冉o家人帶來了快樂,也給他人以歡樂?!翱傄环忠豢偂苯Y(jié)構(gòu)使文章更加完整,緊湊。兩處過渡句使習(xí)作行文流暢了許多。另外,文中細(xì)節(jié)描寫也頗有情趣,讓讀者讀來忍俊不禁。
本文的成功之處正是源于圍繞主題選擇典型的事例來彰顯人物的個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