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德國巴伐利亞州迪特富特市政府等城市的邀請,由青島報業(yè)傳媒集團組織的“今日青島”圖片展10月26日起先后在德國路德維希港市經濟大學及德國迪特富特市巡回展出,全方位介紹青島市的風情風貌。同時還以講座、電影專場等形式向德國民眾和在德國的港臺留學生介紹青島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今日青島”圖片展展出期間,主辦方與在校生進行了深度交流,很多德國民眾和青年學生驚嘆于青島美麗的風光、整潔的城市和飛速發(fā)展的經濟,特別是當看到保存完好的德式建筑群落時,更讓他們產生了親切感,縮短了同青島的距離。路德維希港經濟大學圖書館長表示,希望青島市能多提供一些這樣的生動的文化交流載體,讓德國學生及各地留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中國和青島,走進青島這座東方美麗城市。
初建于1416年的德國巴伐利亞州多瑙河流域的古城迪特富特,是中世紀紐倫堡市和雷根斯堡市的商業(yè)大道上的交易重鎮(zhèn)。雖然迪特富特歷經數百年滄桑,但城區(qū)部分仍然保存完好,1450年修建的城墻至今輪廓清晰,依城而建的10個防御塔樓中仍有6個保存完整,其中葛格爾塔樓成為了迪特富特市的重要標志性建筑。據史料記載, 迪特富特地區(qū)在德國很早就被稱為“巴伐利亞式的中國城”。相傳在中世紀,迪特富特市民為了躲避教區(qū)收稅官而緊閉城門,聚集在城墻下抗稅。收稅官回去向主教報告說,迪特富特人就像中國人一樣,把自己關閉在“長城”內,從此迪特富特人便有了“中國人”的稱號。1860年的一張掛歷上,迪特富特市民就綽稱“中國人”。在1869年該城市的教區(qū)公報上迪特富特被譽為“中國城”。
據記載,迪特富特市在1928年第一次舉辦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狂歡節(jié),從此以后,狂歡節(jié)的中國色彩越來越濃,德國小城的狂歡節(jié)變成了“中國人狂歡節(jié)”。在每年二月舉行的狂歡節(jié)大游行時,象征性地加冕一位普通市民為“中國皇帝”,并黃袍加身,市長則被貶職成“大官吏”,頭頂烏紗沿街游行。市民們紛紛打扮成中國人的形象上街狂歡,這不僅在德國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自1954年起,迪特富特市城政府和它的市民們將這個流行已久的民間活動法定化、規(guī)模化、逐年擴大化,正式向世界響亮宣告:德國巴伐利亞州有座中國城,它的名字叫“迪特富特城”!
就是這樣一座古城,今年又興起了“青島風”。10月30日,青島訪問團在該市訪問并布置展覽時,受到了迪特富特市卡洛琳市長及當地政府的熱烈歡迎。展覽期間,迪特富特市專門組織了“今日青島”圖片展專題推介活動,邀請該市的知名藝術家、企業(yè)家及經歷二戰(zhàn)歷史的老年市民、榮譽市民參加了圖片展開幕式,卡洛琳市長帶領當地政府、議會的負責人到會并主持青島推介會。中國駐德國慕尼黑總領館薛笑婷領事也親臨現場表示祝賀,高度評價青島市在山東與巴伐利亞州結好30年的時刻,來到迪特富特市舉辦圖片展覽,肯定此次展覽為推動山東與巴伐利亞州的友好關系,促進更多的德國民眾了解青島、熱愛青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