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細雨蒙蒙的傍晚,我在回家路上經(jīng)過便利店門口時,遇到一個小孩。當他闖入我的視線后,我就一直觀察著他。
他又矮又胖,大概小學一年級的樣子,右手握著雨傘,左手拎著一小盒蛋糕,褲腿已濕了一截。盡管天氣如此不好,他還是走得那么急。我很好奇,他為何會在這樣的天氣獨自一個人走在大街上。正好他走的方向,跟我回家的路線相同。
我們都拐進一個胡同后,發(fā)現(xiàn)在路邊的院門口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我最近經(jīng)??匆娝袝r撿垃圾,有時揮舞著手里的木棍,像是在演講著什么?,F(xiàn)在,他正靜靜地靠著院門的墻壁發(fā)呆。
當那個小孩走到他近前時,乞丐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盒蛋糕,看看小孩,又看看蛋糕。顯然,小孩也注意到了乞丐。小孩放慢了腳步。走到乞丐身邊時,他猶豫了一下,像是想說點什么,但抬了抬頭后,又轉頭往前繼續(xù)走,步子卻更慢了。走了大概五六米后,小孩突然掉頭返回來,跑到乞丐身邊,把蛋糕留給了乞丐,沒多停留一秒,便跑著離開了。
想著剛才的一幕,我不禁猜測:也許是那個小孩看乞丐可憐,也許那個小孩是認識乞丐的,也許……
【指導老師:康鋒燕】
點評
因為是街頭偶遇,所以文中對主人公的描寫就只能是直接看到的和一些猜測。當看到小孩將蛋糕留給乞丐的一幕后,“我”的心里蕩起了陣陣漣漪,有猜測,有思考,更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