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驅總是被埋沒,史上首枚戴在手腕上的表是如何問世的?走進法國巴黎旺多姆廣場的寶璣博物館,在珍藏的檔案資料中,可以找到答案。
世界上首枚腕表的誕生
翻開寶璣存放于博物館內(nèi)的檔案庫,可以找到許多尊貴主顧所委托的特殊訂單記錄。其中記錄了,“拿破侖皇帝的胞妹——那不勒斯王后卡洛琳·繆拉在1810年6月8日訂制了一款‘專門為佩戴在手腕上而設計的問表’,我們將收5000法郎?!苯?jīng)過兩年的研發(fā)與創(chuàng)作,編號2639的腕表終于在1812年制作完成,并由要求完美的制表大師寶璣親自遞交。
那不勒斯王后的這項委托促成了N0.2639腕表的誕生,其描述前所未有:“佩戴于手腕的橢圓形腕問表”。我們得知,這款問表屬于報刻問表,在寶璣的時計作品中十分常見。不同尋常的是其橢圓形的造型。生產(chǎn)記錄則告訴我們,該表包含杠桿式擒縱結構和溫度計,這在當時極為罕見。
寶璣品牌創(chuàng)立于1775年,距今已有240年的歷史。從18世紀開始,就致力于為皇室成員以及各個領域的杰出人物提供作品和服務。在業(yè)界享有“表王”的稱號,同時也有“現(xiàn)代制表之父”的美譽。寶璣發(fā)明了業(yè)界超過70%的技術,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大復雜功能的發(fā)明——陀飛輪、萬年歷和三問音簧。世界上任何一個品牌的機械腕表,至少有兩項技術、發(fā)明、專利、裝置來自于寶璣。寶璣的影子存在于每一塊機械腕表,它是最純粹的機械制表師品牌。
寶璣表款向來深受女性青睞,其著名顧客包括法國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王后、孔多賽侯爵夫人以及約瑟芬皇后。為了向寶璣先生的偉大創(chuàng)新和熱愛時計的杰出女性致敬,2002年推出了“那不勒斯王后系列”女士腕表,其設計靈感正是來自寶璣大師為那不勒斯王后卡洛琳·繆拉所創(chuàng)制的世界第一枚腕表。
卡洛琳·繆拉,拿破侖最小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后,同時也是寶璣星光熠熠的客戶記錄冊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之一。拿破侖曾滿懷深情地這樣評價她,“全家就數(shù)卡洛琳和我最像”。意志堅定,個性獨立,忠貞隱忍,擁有卓爾不群的才能和智慧的她,是19世紀罕見的杰出女性。
1798年,拿破侖親自到寶璣位于巴黎鐘表堤岸的工作坊購買了三款時計(一款打簧表、一款帶日歷的打簧旅行鐘和一款自動上鏈打簧表),并且在遠征埃及的途中一直隨身攜帶。在此之前,時鐘一被移動,走時就會變得不準,由于寶璣先生的偉大革新,在搬運的過程中,時鐘保持穩(wěn)定而精確的走時成為可能。一年后,回國的拿破侖拿著戰(zhàn)斗中損壞的一塊時計找寶璣更換,就此,波拿巴家族以擁有寶璣為榮。
約瑟芬皇后在1797年購入第一款寶璣表:并在1798年和1800年向寶璣訂購了多款鐘表,劉易斯·波拿巴和盧西恩·波拿巴分別于1800年和1801年購買過寶璣鐘表,還有約瑟夫·波拿巴、杰羅姆·波拿巴,幾乎整個波拿巴家族皆為寶璣的忠實顧客。他們之中,醉心于頂級鐘表的拿破侖妹妹堪稱寶璣先生的知音,這位那不勒斯王后一生共購買了超過34款寶璣力作。她于1810年向寶璣先生定制了兩款非常特別的時計,其中一款是“手鐲式的橢圓形問表”——這在十九世紀是劃時代的設計。寶璣先生耗費了兩年時間,獻上這款歷史上有據(jù)可考的第一塊腕表——它使卡洛琳·繆拉和寶璣先生的名字一起名垂青史。
縱觀歷史畫卷,寶璣創(chuàng)造的不僅是光輝顯赫的時計歷史,更遠遠超越這范疇的是,記載了人類完美典范、突破創(chuàng)新的精神,并成為了卓越制表的代名詞。致臻于腕,冠冕于心——每位女性內(nèi)心都是一名皇后,但是必須同時具備詩人和魘法師的才華,方能贏得女王的心。憑借定制設計與精細工藝,“寶璣的制表師令現(xiàn)代珠寶腕表成為女性柔美風韻的象征標志。
阿伯拉罕一路易·寶璣:鐘表界泰斗級大師
追溯至十八世紀時期,阿伯拉罕一路易·寶璣先生極為重視時計作品的潤飾工藝。這位鐘表界泰斗級大師所制作的時計,總是展現(xiàn)出不同的圖案與紋理,在增添腕表機芯美觀性的同時,又美化了表殼或表盤的觀賞性。然而,這項精細的藝術工序是出于實用性考慮的前提。通常,裝飾可以避免腕表過早失去光澤,改善表面光潔度或使得經(jīng)拋光處理的脆弱表面具有更強的抵抗刮痕、磨擦等各種磨損因素的性能。
世易時移,潮流隨之改變:如今,對于美學的顧慮勝于腕表裝飾實用性的初衷。除了技術問題,寶璣的工藝師們,均秉持著各時代偉大鐘表師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工藝,將技藝致用于極致美學之上。
雕刻是一項裝飾藝術,工藝師利用各式各樣精心制作的工具,在珍貴的材料上進行全手工雕刻。微小的偏差、細微的抖動都有可能使數(shù)日的勞動成果一瞬間毀于一旦。由此精雕細刻出的裝飾花紋賦予寶璣時計一種與眾不同的細膩美感和獨無二的特質,使人望而識。
璣鏤刻花是一種浮雕技藝,自十六世紀興起為制表大師使用。璣鏤刻花最先用于美化表殼,阿伯拉罕一路易·寶璣先生則將這一裝飾運用至表盤。寶璣腕表的表盤可謂名副其實的藝術杰作,是無限耐心與嫻熟技能的證明。璣鏤刻花采用古老方法手工完成,固中微妙細節(jié)至今仍是秘而不宣的行業(yè)機密。利用車床(環(huán)形波紋)或直線機(線狀圖案)打造的“機鏤刻花”無疑成為鑒別寶璣腕表的重要細節(jié)之一。起初,工藝師利用刻刀在18K金或天然貝母材質十分光滑的表盤上進行雕刻。用刻刀雕刻出的“邊緣”更能凸顯出各種不同的時間顯示(如:動力儲存、月相、小秒針、日期等顯示功能)。此時,工藝師對表盤再進行細加工,運用各種裝飾圖(巴黎釘紋、放射波紋、麥穗飾紋、波浪紋、編織紋等)劃分出清晰的顯示區(qū)域。最終,使其形成質感細膩、防眩光的啞光表面。
貝殼浮雕是一項淺浮雕工藝,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令人驚嘆的手工藝之一。寶璣制表工藝師選用具有天然色澤對比反差的貝殼,用雕刻刀在僅幾毫米厚度的貝殼內(nèi)層,雕刻出精微圖案,幻化出無與倫比的光彩。
了解了上述傳奇故事和品牌內(nèi)涵,或許我們會對動輒百萬元一只的寶璣表肅然起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