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保持3種愉快的心態(tài),或者叫“3個快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助人為樂:助人的過程可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助人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因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春風得意時,要助人為樂,千萬不要忘乎所以。助人為樂也是戰(zhàn)勝孤獨的金鑰匙。如今,中青年人孤獨,老年人也孤獨;商人孤獨,知識分子也孤獨。曾經(jīng)有一個富商,買賣興隆通四海,但常常陷入孤獨空虛之中。他有許多病癥,遍尋名醫(yī)而不得其效。最后我們開了一個妙方給他,讓他常常請路邊的出租車司機吃夜宵。出租車司機與他萍水相逢而受到幫助,樂在其中;他也嘗到了助人為樂的幸福,孤獨不治而愈。
知足常樂:俗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個人有工作,有房子住,兒女也很好,就沒有必要與別人攀比。比是無止境的,幸福本無固定的標準,而是一種見仁見智的感受。
自得其樂: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不能氣餒。人在倒霉的時候,要有點阿Q精神,自得其樂。倒霉了怎么還能快樂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都說人世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xiàn)在世界變化快,可以說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古人又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沒有一個人永遠走運,也沒有一個人永遠倒霉。巴爾扎克講過:“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爆F(xiàn)在倒霉,但光明也許就在前面。所以要學會自得其樂,正確對待自己。
現(xiàn)在的兒童太幸福了,但有個遺憾,就是大多沒有經(jīng)過磨難。這樣,孩子就不會懂得珍惜幸福。他會覺得這個也不好吃,那個也不好吃,對爸媽也不懂得孝順。他會認為一切都是應該的,會覺得還不夠幸福。經(jīng)歷過磨難,他就會覺得能喝點飲料都幸福,會覺得爸媽太好了。很多孩子一旦離開家庭,到老少邊窮地方體驗一星期,經(jīng)過磨礪,觀念全變了。什么叫父愛、母愛,全能體會了。天天呆在父母身邊,反而不行。
一個人想要成長,必經(jīng)磨難,這是人生的必修課。心理平衡對于上了歲數(shù)的人容易掌握,年輕人卻很困難,這是為什么?因為上了歲數(shù)的人經(jīng)歷過一些磨難和坎坷,容易體會到自得其樂的道理。這些道理,人不到一定歲數(shù),是悟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