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美國的大學,第一要說美國最好的大學也是世界最好的。這句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不能說,當時歐洲有些大學超過美國最好的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迫使不少歐洲一流科學家逃到美國。戰(zhàn)后美國又吸引和培養(yǎng)了更多的學者。
第二,美國大學的首位,在二三十年內(nèi),很難有其他國家能趕上。因為人力資本需要經(jīng)過多年的培養(yǎng)。一位教授,從大學畢業(yè)后需要歷經(jīng)二三十年的培養(yǎng)。世界一流的學院,需要一群世界一流的教授。這不是十多年內(nèi)用錢可以買到的。
第三,美國大學對教師的升等,比較民主和客觀。是由本學系的正教授或正副教授投票決定下一級教授能否升等,投票通過后還要由代表大學的委員會審核。兩者分別寫信給同領(lǐng)域有名的幾位學者,請他們發(fā)表意見。升等的標準是客觀的,是根據(jù)著作對學科的貢獻度。教師沒有博士生導師之分。第一年的助教授,可以成為博士生導師之一(導師一般共有三位)。
在中國說“帶博士生”,好像老師和學生有等級分別。在美國兩者地位比較平等,在研究時互相學習。博士生到快畢業(yè)時,已經(jīng)開始叫老師的名字了。在中國,到七十歲還是稱呼老師。博士生畢業(yè)以后,一般來說,不留本校工作。目的是要引進不同觀點的人才,增強本校的研究能力。而且避免本校教授留下自己的學生,擴大權(quán)力,形成派別。
第四,美國大學收取學生是客觀的,不受人事關(guān)系的影響。在普林斯頓大學,連教授都不能影響收錄本科生的機會。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一位數(shù)學系的系主任,碰到一名年輕的學生,發(fā)現(xiàn)他有數(shù)學天賦,寫信介紹他進普林斯頓大學,被大學的收生委員會拒絕了。后來我也不再寫信介紹學生進我們的大學。
進普林斯頓大學的條件不單是學問好,還有其他要求,如參加學生活動、能打球、能奏某種樂器等。
第五,美國大多數(shù)大學是私立的。最好的大學,大多數(shù)也是私立的。美國有幾所州立大學,如加州的一兩所,是非常好的,但幾乎沒有國立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是國立的。1952年前中國也有幾所很好的私立大學?,F(xiàn)在私立大學不多,也不好。
第六,美國的大學行政自由,沒有教育部門來管。私立的大學,由一個董事會來管,校長由它選出。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點。
第七,學生選課比較自由,可以在不同的學系和學院選,知識面比較廣。有些教師在不同的學系任教,研究范圍比較廣。選我教的中國經(jīng)濟課程的學生,有的來自歷史、政治、東亞等學系以及工程學院。我也在工程學院教環(huán)保課程。
第八,大學的程度非常不同。有的高等學院,還教中國小學念的比例計算方法。中國大學的程度比較整齊,但美國大學多,中學畢業(yè)后容易進大學,好的大學也不難進。
第九,大學僅是管教學,不承擔教學生道德品質(zhì)和當公民的責任。有些天主教辦的大學是例外。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包括德、智、體、群。1945—1948年我在廣東嶺南高中和大學念書時,四方面都重視。
第十,有些私立大學有大量基金。大部分由校友捐贈。普林斯頓大學十分富有。基金可以屬于全校,也可以屬于學校某部分。一個學院,到一個小的研究室和研究人員,都能有其獨立的基金。我們的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wù)學院有8.5億美元的基金。念研究室的,不但免學費,還能拿到生活費。其實,普林斯頓其他的研究生,大多數(shù)都是如此。我們的本科生,如果家庭收入有限,也免或免部分學費和拿到生活費。
第十一,學生生活的項目十分豐富。有運動、音樂、話劇、賽球、團體活動。從這些活動中學習了怎樣當公民,大學的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了德、智、體、群四方面的教育,可以代替單由老師教導。
最后,很多懂得兩國大學教育的人說,美國大學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教他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而中國大學注重授予學生知識,聽了教授說的,了解以后記住。后者不能應(yīng)付美國的考試,因為試題多是要求學生運用思維解答,像一道數(shù)學試題一樣。就是能應(yīng)付美式的考試,也不一定能有獨立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