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中,大門之上往往有一排排的釘子,被稱為門釘。北京故宮的宮門上,這些門釘尤為明顯,遠遠望去,甚是威嚴。那么這些門釘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有專家認為,門釘最早來自墨子理論中的“涿弋”,長二寸,見一寸,釘入門板大概一寸。這樣的門釘主要是固定門板,使門更加牢固。同時,城門的門釘上還會被涂上耐火的泥巴,以防止敵人使用火攻。
明代以前,門釘使用的數(shù)量無明文規(guī)定。到了明清時代,才把門釘數(shù)量和等級制度聯(lián)系起來。門釘逐漸增加了新的用途——裝飾性的等級標志。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建筑中,門釘成了等級象征。在皇家建筑中,每個門上的門釘數(shù)量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
作為封建等級的象征,門釘?shù)巧狭朔饨ǖ牡湔轮贫?。明太祖朱元璋曾命令手下人制定了一系列的?guī)定,并寫進了法律:皇家宮殿是九行九列?!洞竺鲿洹愤€規(guī)定:“按祖訓(xùn)云:凡諸王宮室并依已定格式起蓋,不許犯分?!被始易谧逋醺梢允褂瞄T釘,而公侯府第則規(guī)定門用金漆及獸面擺錫環(huán)。公侯乃至九品官,皆不許使用門釘。這些制度在清代得以延續(xù),并更加細致。
《大清會典》載:“宮殿門廡皆崇基,上覆黃琉璃,門設(shè)金釘?!薄皦瘡R圓丘外內(nèi)垣門四,皆朱扉金釘,縱橫各九?!鼻宕蕦m大門釘是縱九橫九,共八十一顆釘,且用金釘,代表皇權(quán)至尊?!洞笄鍟洹愤€明文規(guī)定,皇帝之下的親王府是“門釘縱九橫七”。世子府、郡王府是“壓脊各減親王七分之二(即縱九橫五)?!必惱崭㈡?zhèn)國公、輔國公是“公門鐵釘縱橫皆七。”雖然比郡王府的四十五個門釘還多四個,但是由金釘改為了鐵釘,所以等級更低。公以下府第是“侯以下至男遞減至五五,均以鐵。”
紫禁城午門、神武門、西華門都是九行九列門釘,但是東華門卻只有八行九列,為何此處用偶數(shù)門釘而不用奇數(shù)門釘呢?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
據(jù)說,明朝末年,農(nóng)民企業(yè)爆發(fā),萬歷皇帝一籌莫展,派兵鎮(zhèn)壓都以失敗告終。李自成的部隊眼看就要打到京城了,作為一國之君,雖然國已破,但是皇帝的尊嚴不能丟啊,萬歷皇帝就在北京城被攻破之后,倉皇從東華門逃跑了,并自縊于煤山。清朝入關(guān)之后,統(tǒng)治者覺得東華門不吉利,于是決定此后皇帝的靈柩都由這個門抬出去,并把這個門上的門釘減去一排,變成了八行九列,這樣就形成了如今東華門少一排門釘?shù)母窬至恕?/p>
古時候,一看門上的門釘,就知道這家是什么等級。如今,門釘只在一些古建筑上使用,現(xiàn)代建筑基本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