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托尼,在西安創(chuàng)辦“黃河慈善廚房”,2005年以來幫助了不少流浪者。他的善行,媒體曾多次報道,我每次讀了都很感動。
最令我感動的,不是托尼的人生選擇——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他有福不享,卻賣掉公司、莊園和跑車,到陌生的東方來“修行”;不是他的慷慨無私——已在歐亞多國捐資逾千萬元人民幣助人,自己卻過著極其儉樸的生活,連空調(diào)都舍不得用。這樣做是踐行他的信仰。他信佛,想想佛陀視王儲的富貴尊榮如糞土而出走求道,托尼這樣做便并不奇怪。最令我感動的也不是他做公益的理念——“按照托尼的想法,慈善廚房的標志,就像一塊石頭投到水里,產(chǎn)生的漣漪效應,志愿者都是被這樣感染而來的?!?/p>
最令我感動的是他的善良,即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每個人的尊重,真誠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選擇。相對容易的,是對志愿者的尊重?!巴心釓膩聿粫χ驹刚咛崾裁匆?,你一周來一次或者一個月來一次都可以,不要因為做志愿者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壓力?!币磺卸际悄敲醋匀唬猩朴芍月市?,沒有作秀,遠離偽善,那就是心靈的自我凈化。
對需要幫助的人,托尼更是十分細致體貼地呵護他們的尊嚴,就像“托尼只有兩雙鞋,夏天的涼鞋,冬天的登山鞋。黃河慈善廚房面向的只有兩類人:希望為他人服務的人(志愿者)與需要幫助的人(流浪者)?!?/p>
有志愿者曾經(jīng)鼓勵流浪者去工作,但托尼并不認可,他說:“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比如殘疾人、老人或者智力有問題的人,他們沒辦法選擇,也有人暫時不想改變,那么,由他們好了,我們的工作只是給他們提供服務?!睂π聛淼闹驹刚?,他會交代,不要問對方為什么要乞討、為什么不去上班等。現(xiàn)在黃河慈善廚房的志愿者們,已經(jīng)做到充分尊重來吃飯的人,眼神看著對方,甚至用雙手遞食物,并且不拿手機拍照或錄像,不問為什么來這里之類問題——這種對他人人格的尊重,是行善者最寶貴的品質(zhì)。
按說,依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普通人的生活常識,做到這一點,至少是理解這一點,并不難??追蜃诱f過:“貧而無諂,則未若貧而樂?!备F人要達到安貧樂道的境界,恐怕比“貧而無怨”更難吧。他又說“富而無驕,易”,“未若富而好禮者也”。富而不驕,不炫耀,不財大氣粗,其實不容易;富而有禮,平等待人,謙抑自牧,更不容易。但孔夫子的話分明為中國的窮人和富人各標示了值得推崇的人生境界,具有價值尺度的意義?!抖Y記》上窮困者寧愿挨餓而不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更是形象生動地教育人們,應該尊重受助者的感受。
從生活常識講,許多民間故事告訴我們,英雄也有落魄時,什么伍子胥吳市吹簫、秦瓊賣馬、楊志賣刀、鄭元和淪落丐幫,不一而足。興階級教育和憶苦思甜時,“逃荒討飯”是必不可少的控訴詞。改革開放之后,印度電影《流浪者》風靡一時;臺灣作家三毛作詞的歌《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更是唱響中國,人人都會哼哼“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重新確認宗教信仰自由之后,人們更理解了那些托缽僧、苦行僧行乞化緣的行為。有人流浪是生活條件所迫,有人流浪是志趣所在,無論如何,只要不違法犯罪,我們就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
托尼沒有讀過孔夫子的教諭,也不知道“雷鋒”是何人,他的偶像是生活儉樸的圣雄甘地,和終生助人的特蕾莎修女??梢姡忌频臉藴试谌祟愂枪餐ǖ?。但是,為什么托尼的態(tài)度在中國當下顯得那么難能可貴呢?
在我看來,一是階級斗爭為綱年代的思維方式仍舊影響著人們,習慣于把人往壞處想(“有罪推定”),追問動機?,F(xiàn)實中確有借乞討生財?shù)?,甚至挾制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做道具,但這樣的人自古就有,不能以少數(shù)人和個別案例就推定流浪者都是壞人。二是將“不勞動者不得食”的所謂“社會主義原則”絕對化,抹殺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如果將“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絕對化、狹隘化,那與希特勒殘害吉普賽人和殘疾人的理論有多大區(qū)別?三是與追求社會秩序的整齊劃一觀念有關(guān),就像有些城管見不得任何流動攤販,不少人反感流浪者,包括那些街頭賣唱賣藝的“乞討者”一樣。
報道說,來慈善廚房領(lǐng)包子的有市區(qū)里領(lǐng)著“低?!钡啮姺?,有來自河南、吉林等地遭遇家庭變故的年輕人,也有為治病傾家蕩產(chǎn)的老人,還有喜怒無常的精神病患者。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我們本該以兄弟姐妹之情關(guān)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