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聶隱娘》里有許多“空”,譬如云層聚合的天空,一片晃動的紗幕,或者太陽升起前,把島嶼村落和一片湖水籠在一處的薄霧。影片尾聲,隱娘在山間向師傅復命,淡的云霧從山谷里升上來,繼而變得濃烈了,覆蓋了山,只剩下一個人影。
那些都是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張震說,拍這部戲,好長時間就是在等,等得大家都瘋了?!隘偭恕笨赡苁莻€事后的看法,回到當時,他說,等的時候也沒想什么。這跟導演侯孝賢的答案一樣。
“我覺得回歸到拍電影本身是很有趣的事情。能拍電影很幸福,就專心好好拍,好好享受?!痹谀莻€由各領(lǐng)域工作人員煞費苦心營造出來的唐朝情境里,按照他本來的樣子去行動?!昂顚дf過一句話,我很喜歡,他說電影就好像一個種子,你把它放在那邊,它就會長成它應(yīng)該長的樣子?!?/p>
張震同意,那些空鏡,可能是比聶隱娘的故事、數(shù)位各具特色的演員更重要的東西,他把那些漂浮在整個電影之上的東西稱為電影和觀眾之間的“空間”,人都在那空間后頭。
“現(xiàn)在這樣子的電影越來越少,大家都是強迫式的,強迫你看這個畫面,強迫你聽這個音樂,強迫你眼淚流下來。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是要回歸到觀眾本身對電影的感受,這也是我喜歡這個電影的原因。它留下空間給觀眾和電影對話?!?/p>
張震喜歡講述他和侯孝賢導演合作的故事,第一次是《最好的時光》,他拿到的劇本只有一頁紙,在片場,導演告訴他要進到房間,做什么樣的事情,然后,他就照做了,連攝像機什么時候開都不知道,因為侯孝賢往往不喊“開機”。
驅(qū)使張震行動的內(nèi)在力量就展現(xiàn)在電影里,冠以角色的名字。張震隱在那些名字下,露出讓人迷惑的沉靜面色。
侯孝賢可能是最知道張震是什么樣的導演。拍完《最好的時光》,侯孝賢講起他拍武俠片的想法,不要飛檐走壁,每一招都顯現(xiàn)出招者的性格,那樣的片子,他還是希望張震和舒淇來拍。
張震立刻允諾了。他覺得侯導就像一個個頭不大但凝聚了很大能量的固體。往后的幾年,侯導先是讓他看日本作家藤澤周平的小說,“每個故事都在講述為什么這個故事會發(fā)生,這個主人公的性格是什么,為什么會用這個招式。你是什么性格,你就會怎么打”;又讓他看唐人小說,再復印了包括《資治通鑒》在內(nèi)的歷史資料給他,“很好心地在重點部分旁邊畫了線”。
片中著墨不算多的田季安跟隨張震前前后后兩三年,終于拍完,張震常常碰到《聶隱娘》的剪輯師,“開始剪了嗎?”“已經(jīng)在剪了?!薄凹舻侥睦锪??”“還在剪開頭?!蓖瑯拥膶υ捴貜土撕芏啾椤?/p>
“那些期待感,越來越增加。侯導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我有很多好奇都在他身上。我問過他,是不是拍得太多。他說,只要戲拍到,怎么剪都行,不可能剪不出來的?!?/p>
片子終于剪完,在戛納,張震看了這部電影,這也是他頭一次看自己演的電影,以往他拒絕看,因為直面自己,覺得尷尬,但《聶隱娘》把田季安、把張震,都隱藏在那一片“空”后面了,這一次張震在電影中藏得最深,也最愉悅。
當他戴著頭盔,只露出一雙眼睛,你不會認出那是張震。黑色摩托車在位于一條窄街的影棚門口停下來,他摘下頭盔,露出亂蓬蓬的頭發(fā),然后左右張望著,進了化妝間。除了探詢,他沒有別的表情。每個人都在繼續(xù)手中的活計,好像也沒有看見他。
當然,誰都看見了他。能站在銀幕中心的人一定是會發(fā)光的。
張震出身于電影家庭,父親和哥哥都是演員。他認識的電影不是通向名利的捷徑,而是一個年輕人打了一份順手的工,是安身之所。拍第二部戲《麻將》時,他還在楊德昌的公司做道具。魏德圣是副導演,張震每天和他開一輛車,道具就放在車上。在片中飾演“小活佛”的演員其實是場務(wù),三個人常常廝混在一處,一早到現(xiàn)場開始布置,等演員都來化妝了,統(tǒng)籌喊一聲,張震,你也去化妝!他就乖乖去,再站到鏡頭前。
他記得那時候“很熱血”,剛剛畢業(yè)就能到電影公司打工,很興奮,很認真。后來拍出《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的魏德圣那時還在拍短片,家里放著一只2000cc的汽水罐子,每天往里存錢,存滿了就拿著罐子開拍。他還給張震看自己寫的劇本。那是臺灣電影衰敗的年份,可這些年輕人總聚在一塊聊,“想要把電影做得更有意思一點兒?!钡敃r給他們的機會并不多。
張震覺得自己是個偷懶的人,因為喜歡出去玩兒才做了演員,也想轉(zhuǎn)到幕后,但幕后做什么呢?做導演,他沒有那么強烈的表達欲;做美術(shù),一時也沒有獲得機會。片約不多,但總是來了,還是演戲。有時因為公司缺人,他去做臨時演員,當臨演不能太演,否則戲過了,搶了主角的戲份。他也不覺得委屈,但漸漸發(fā)現(xiàn),“有些人在那個畫面里,就是會有存在感;有些人哪怕站在鏡頭中央,你也不想看到他?!?/p>
而他是那個站在邊角也會發(fā)亮的人。發(fā)現(xiàn)這一點,已經(jīng)是拍完《赤壁》之后的事情了。
這是一種天分,跟鏡頭的選擇有關(guān),跟一往無前的決心、夜以繼日的努力,倒關(guān)系沒那么大。張震覺得自己過了好些年“不知道在干嗎”的日子,他是被命運推著走的人,而電影選擇了他。他后來覺得,那可能就是早就安排好的時間表。
“好像是一個坎兒,我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再去演學生或者青少年,要演稍微成熟又做不到很成熟,正好《赤壁》來了。那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觸古裝片,得到孫權(quán)這個角色,覺得可以演?!睂O權(quán)是個備受壓抑、渴望爆發(fā)的角色,像當時的張震。
《聶隱娘》有個被反復提及的注腳,“一個人,沒有同類?!?/p>
這句話被用在侯孝賢身上,也被用在張震身上。電影宣傳李楠說,“張先生”——這真是稱呼張震最合適的詞兒,不帶江湖氣,混合了敬意與紳士般的旖旎想象——“張先生是獨一份兒的,華語男演員里誰還有他那樣的氣質(zhì)?”
張震承認,電影演員很孤獨?!胺窒肀緛硎且患鞓返氖?,但演員很多事情沒辦法分享”,連他太太都問,那種情欲戲,怎么拍的?
張震答,拍情欲戲很痛苦,你要顧這個顧那個,還要幫人家顧這個顧那個。畫面要好看,要浪漫,又不能粗俗,于是情欲戲就變成了一件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樣子的事情。但你要解釋這件事,還很難。
不過他盡量不往孤獨的方向想?!吧钜_心一點兒,要有一個態(tài)度,讓自己在里頭過得舒服,那樣比較真實?!?/p>
于是談到《愛神》里他和鞏俐那場情欲戲,“我很向往鞏俐那樣的演員,”張震說,“我希望能夠像她那么深刻,我還有很多東西差得遠?!?/p>
《愛神》和《吳清源》之后,張震下定決心做演員,之后的事,像一個具天分的人開始潛心修煉。
陸川說,拍攝《王的盛宴》時,張震永遠在現(xiàn)場,永遠很安靜。他和吳彥祖是劇組中僅有的兩個在拍攝間隙不脫戲服的人。為了營造漢代效果,戲服采用純棉面料,一層層穿上再加上三四十斤重的鎧甲,又重又熱。那是夏天,其他演員往往鏡頭一結(jié)束就扯下戲服躺在地上,張震站著,頂多靠著,他說,一脫戲服勁兒都泄了。
拍攝他所飾演的韓信被絞死那場戲,張震拒絕了道具人員在絞索上做個小機關(guān)的建議,這個小機關(guān)可以避免壓到他的頸動脈,張震說,那樣他就感覺不到絞索的力量了,他就真的被吊了那么久。坐在監(jiān)視器前,陸川心驚膽戰(zhàn);飾演蕭何的沙溢在旁邊看著,邊看邊哭。
“整個片子他的戲份不算多,但他給我的東西都是充分準備的、最好的東西?!标懘ㄕf。
“做演員還是要有一些深度、一些厚度。演員最大的資本是時間,這段時間可以做的決策很有限,應(yīng)該把握好每一次機會,每次都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讓觀眾有驚喜,讓自己也感到樂趣。我并不是不愿意多曝光,是要看曝光對角色有沒有幫助,如果對角色沒幫助,只是對我自己有幫助,那我并不是賣自己,我沒有那么大的責任感去直面觀眾。”
電影是張震隱藏自己的地方,這些年勃發(fā)的電影工業(yè)對他似乎沒什么影響。時代像浪潮從他身上溜過去,姿態(tài)平滑。他還是騎他的摩托車。只不過大概不會在后座上打蠟了——他說自己畢業(yè)之后賺了一點兒錢,立刻去買了輛車,后座打上蠟,女孩子會往前滑,貼上他的背。
“你去看他娶的女人就知道,他向往什么樣的生活。”陸川說。
陸川人生中第一次被人喝倒的記憶來自張震,那時他來北京為《王的盛宴》試戲,晚上陸川請他吃飯,叫了劉燁一起。席間張震一直說自己酒量很差,陸川和劉燁合謀灌他,結(jié)果是劉燁斷片兒,被抬走,陸川接著被抬走。張震完勝。
“他很可怕,很厲害,很狡猾!”陸川笑道。拍戲時,他們又一塊去唱歌,那一次張震喝大了?!跋窈⒆右粯由宪f下跳,他跳舞,他唱歌,他那個一哎呀我不能多說?!?/p>
“我特別喜歡他,他很單純很善良,崇尚藝術(shù),并不覺得這是在裝逼。像我們在大陸跟別人說自己特別喜歡文藝片就怕被說,他完全不懼這事,他很自然地說出他對藝術(shù)的喜愛,這讓我覺得很感動,可能跟他受的教養(yǎng)、教育和所處的環(huán)境都有關(guān)系?!?/p>
張震結(jié)婚的時候,陸川去臺北參加他的婚禮,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恨不得有4萬人,內(nèi)地及港澳臺地區(qū)幾乎所有電影人都去了,陸川在樓上遠遠看張震行完了禮,把自己的禮物——一個中國藝術(shù)家做的六七十厘米高的雕塑——放下,走了。
他相信自己的禮物會被淹沒在各種各樣的禮物中。但在陸川結(jié)婚那天,張震給他發(fā)來一段視頻,提到陸川送的雕塑,還有它的名字:“一定要幸福”?;貒螅懘ㄊ盏搅藦堈鸺膩淼慕Y(jié)婚禮物:一臺老式的德國膠片相機。
“膠片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新世紀,很多經(jīng)典電影人都有點兒找不著北,正在尋覓新的坐標和奮斗的方向,但他用這種方式給我鼓勵?!标懘ㄓ悬c兒動情,“張震就是給了我一個坐標,讓我知道在現(xiàn)在這么一個紅塵名利場中依然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那種生活就是,別讓“自我”溢出電影。演員藏在電影里,是張震認為的本分。
在《一代宗師》之前,張震是一部分資深影迷的心頭好,那部電影之后,他才真正成為大眾明星。雖然他只有三場戲,臺詞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字“操”,但因為堅持練拳并獲得全國神槍杯八極拳大賽一等獎,他被媒體渲染成“神都無法阻止的人”。
“我覺得做任何事,如果你沒有天分,努力就會有一些回饋。當時的付出對我來講是值得的。突然讓我演傳統(tǒng)武術(shù)的角色,我心里沒底,你叫我去練,我有時間,我就跟你耗,時間耗下來,過程中我感受到很多,包括對事隋的判斷,我知道自己的改變。有了這個改變,我演那個角色的時候就會很輕松,因為我知道他是怎樣變成師傅級的人物的?!?/p>
此后,幾乎關(guān)于他的每篇報道都談到他努力練拳的往事,還有人專門去尋訪被他打了半年的那棵樹。有時張震覺得,大家把“應(yīng)該的”變成了“珍稀的”。
“所以我覺得成功人士特別少,因為太多人可能偷懶。天分很重要,后天努力更重要,否則天分隨時可能會用完。我見到的成功的人就是一直在為喜歡的事情付出。像侯孝賢導演,他一直為了電影付出,他所有的累積,從小時候看書到后來拍每部電影,累積到最后才會成為現(xiàn)在的他。沒有累積,不可能有《聶隱娘》。付出當然要看值不值得,這件事不值得,就選別的值得的。但能有一件事讓你在現(xiàn)代社會不斷地去追求、去付出是美好的,這種美好能永遠延續(xù)下去?!?/p>
他承認也有過浮躁的時候,但時常問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板X,一直覺得夠用就好;風頭,我經(jīng)過很多,紅過,也不紅過。紅當然很爽,不紅,還是做這件事,也很爽?!?/p>
這種話近于心靈雞湯,幾乎每個名利場里掙扎的人都講過,聽得多了,不容易相信。
但在臺北,比較容易相信張震說的是真的。
那條小街的一頭,兩家老理發(fā)鋪子挨在一起,一家只做男客,一家只做女客。拍攝是在男客那家,人把小店站滿了,衣服架子只能放在外頭,擋住了另一家店的櫥窗。
一只柴犬從那店里出來嗅了嗅,又扭身回去。我們都擔心老板娘出來表達不滿。忽而下雨了,熱帶的不計成本的雨。老板娘果然出來,擔心的口吻,叫把衣服掛到她家去,別淋濕了,人也好進去避避雨。
原來普通人的生活該是這樣的。
就好像一個演員的生活該是那樣的——拍完了,他跟所有人簡短打過招呼,疊好雨衣,戴上頭盔,騎上摩托車走了。在工作時他的經(jīng)紀團隊會把他包裹得很嚴密,但一旦工作結(jié)束,他就匯入臺北街道上騎摩托車的人流,他又把自己隱匿了。
《一代宗師》之后,張震認識了徐皓峰,他看了后者不少關(guān)于武林的書,也說過“功夫已經(jīng)成為我的一部分”。
如果回到那個時候,你會是什么身份?
“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哎”,他有點兒為難的神色,“真的沒有想過。該怎么著就怎么著吧?!彼酒鹕韥?,預(yù)備結(jié)束這次采訪。像他演的電影,留一個暖昧的然而很“張震”的尾巴。
陸川的語氣要肯定得多。
“張震肯定不是行走江湖除暴安良的人,他一定是個一身絕學卻要把自己藏起來的俠客一對,俠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