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rèn)識的一個人,在城里生活得很滋潤。逢年過節(jié)時,別人都逃命似的往老家趕,他卻從來沒有回去過。有一次,我隨便問了問,他說:“我是沒有回過老家,可是,我每年都往家里寄錢呀?!痹谶@位老兄看來,錢是有感情的。人情物化到了一定程度,可以等同甚至超越人情,或者說,有了物質(zhì)之后,也便有了感情。
這種現(xiàn)象在官場,表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一些無德無能的官員,就是靠行賄送禮這一招,敲開不知多少升遷拔擢的大門。安徽亳州市那個“檢閱書記”李興民便是如此。有個親戚找到他,希望提拔,李興民給辦了。過了一段時間,李興民看親戚沒有什么“意思”,便開門見山對親戚說:“咱們親戚之情歸親戚之情,可是,我提拔了你,你也得有所表示才行啊?!痹诶钆d民看來,人情歸人情,人情也得有物化的滋潤才行。還有“馬德案”中,黑龍江原省委副書記韓桂芝之前對馬德頗有看法,認(rèn)為“馬德這個人政治上不可靠”,建議不予任用??墒牵?dāng)馬德給她送上80萬元人民幣之后,韓桂芝馬上改變態(tài)度,將馬德提拔成市委書記。由此看來,物質(zhì)確實(shí)可以變成“精神”。如果會操作,懂經(jīng)營,肯出“血”,人情完全可以歸降錢財,俯首稱臣。中國人將東西稱作“禮物”,大概是因?yàn)樗蜕蠔|西之后,也便意味著有禮吧。
南宋羅泌撰著的《路史》載:唐朝貞觀年間,云南土司緬氏為了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特派部屬緬伯高帶了一批寶物和一只長得十分可愛的白天鵝去京城朝見唐太宗。行至湖北沔陽,緬伯高看到白天鵝口渴,慈心大發(fā),便放天鵝到湖邊飲水。白天鵝飲足水后,卻展翅高飛而去。緬伯高趕緊去抓,結(jié)果只揪下一根鵝毛。無可奈何之下,緬伯高把這根鵝毛用錦緞包好,并附上一首詩去晉見唐太宗。詩云:“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遠(yuǎn)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fù)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碧铺诳春?,哈哈一笑,不但沒有責(zé)怪緬伯高,反而收下禮物,并回贈絲綢、茶葉、玉器等中原特產(chǎn)。緬伯高的一個萬不得已之舉,竟然被后人引為學(xué)習(xí)的榜樣,真是歪打正著。
人情的物化無疑會加重生存成本。而當(dāng)物化的人情成為常態(tài),社會的頹勢心理便應(yīng)運(yùn)而生,道德下滑、金錢至上、權(quán)力腐敗等也會伴隨而來。
(摘自《雜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