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選擇的情況之下,仍然挑選對方,這就是愛情。
重要的是肯為愛而犧牲自己的所有利益甚至是生命,這就是愛情。
更重要的是接受了無窮的考驗、受盡了無數(shù)的委屈,仍然堅持對對方的感情,這就是愛情。
人生某一個階段、某一種環(huán)境之下所產(chǎn)生的感情與關(guān)系,哪怕是真摯的,也不能算愛情,因為短暫,而非永恒。短暫的“愛情”是激情、是需要、是人生的一種過程與感受。
有一段良好的婚姻,不等于有一段燦爛的、動人心弦的愛情。
婚姻可以用人力心思去爭取、去維護(hù)。愛情卻是天賜的,因為如果沒有挫折、缺乏考驗,不會產(chǎn)生愛情,而所有的機緣,包括磨難,都是天定的。
馮小剛的“大地震”電影最感動我的情節(jié)是徐帆的愛情。先天給予了徐帆一個山崩地裂式的大災(zāi)難,丈夫可以在最危難的一刻,為愛她而甘愿冒險,犧牲自己去救她,足以證明夫妻之間的愛情。為了回應(yīng)丈夫這份愛情,徐帆廝守終生,安于在一個適合她與丈夫居停的貧窮家境下生活,維持著一個丈夫在九泉之下也容易認(rèn)得的“家”。徐帆愛情的確認(rèn)還在于她有選擇,不是沒有人要她,是她不要其他男人。沒有人知道當(dāng)年固守寒窯18年的王寶釧有沒有鍥而不舍的追求者,如果有,她是主動地守候丈夫,否則,她是被動地堅守她的愛情。當(dāng)然是前者更具震撼力。
我們不妨玩?zhèn)€游戲。電影里的徐帆,她的選擇是個一般的追求者,能向她提供的只是一段平凡安穩(wěn)的正常生活,而非另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我們假設(shè)另一場大地震又發(fā)生了,追求徐帆的男人,一樣拼了命拯救徐帆于極度危難之中,去證明自己對徐帆的忠貞愛情,會有什么樣的情況發(fā)生呢?徐帆會不會因此而受感動?感動之余,以身相許,是報恩還是另一段愛情的開始?兩段生死相許的愛情可否并存?還是產(chǎn)生抵觸?那就因人而異了。
不要強求愛情,愛情亦強求不來。有愛情的人生,一定得接受心靈上的折磨與困擾所產(chǎn)生的必然痛苦。然而痛苦是一種官能刺激與感受,無“痛”不“快”。故此,上天注定自己一定有愛情的話,也須懷著感恩的心去領(lǐng)受這份“痛”而享用這份“快”,沒有別的選擇。
(摘自《遼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