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一闕意境深遠、纏綿緋惻的詞竟然不是寫給愛情,而是大詞人蘇東坡在中秋之夜醉酒后寫給另一個男人的,真的讓人大跌眼鏡。
這個男人,是他的弟弟—蘇轍。
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蘇東坡出生于四川眉山,這樣的小地方,在兩宋三百年間,竟盛產(chǎn)出進士八百多名,而且這里的人愛爭論,特別能說,黎民百姓說起話來都是引經(jīng)據(jù)典,妙語天成。蘇東坡家“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兄弟倆《詩經(jīng)》《楚辭》《后漢書》《戰(zhàn)國策》一路讀過來,雙雙成為當?shù)貙W(xué)霸不算,兩人瑯瑯有聲,竟帶動一貫對科舉不感冒的古怪父親,從二十七歲開始發(fā)憤讀書,重燃博取功名的斗志,三人組團書寫了“蘇門三學(xué)士”傳奇。
從眉山到北京,山路長水路遠,最兇險的是需要過三峽,一百二十多里的急流旋渦在懸崖峭壁間神出鬼沒,常有行船沉沒、旅客殞命的事情發(fā)生。兩兄弟的仕途和人生,像極了他們腳下的三峽險灘,刺激而又讓人望而生畏。一路上,兩兄弟吟詩作賦,到了江陵,竟然已作詩上百首。一對讀書人,一樣的興致勃發(fā),一樣的信心滿滿,但秉性已然不同。一路上兩人憑欄共敘的時候,都是哥哥在侃侃而談,做弟弟的卻只管看山看水,雖然偶爾也會慨嘆幾句,基本都只是點頭或以“哼嗯”回應(yīng)。
初到京城,兩次考試過關(guān)之后,蒙歐陽修舉薦,兩兄弟的仕途正式開啟。蘇東坡提綱鳳翔府判官,蘇轍也被任命為商州軍事通官。居喪期滿的父親蘇洵在京任職,蘇轍不忍讓鰥居的父親一人孤單,便跟哥哥說,我就不去做那勞什子軍事通官了,哥盡管放心去闖天下吧。哥哥走馬上任,他為兄嫂送行,直送到四十里外的鄭州,才打馬回京,然后,他和剛結(jié)婚不久的妻子,小心服侍父親,毫無怨言。
蘇轍陪侍父親三年,和哥哥約定每月互寄詩作一首。驛站傳信,十天半月才能送達,兄弟倆每月家信一封,說些家長里短再附上墨汁未干的新詩,一唱一和,正好。在那些詩歌里,初入官場的東坡躊躇滿志、壯志凌云。才氣橫溢的他面對官場上的種種現(xiàn)實羈絆,也難免顯露出心神不安。這時候,沉穩(wěn)寡言的蘇轍儼然是哥哥的心理醫(yī)生,在兄長欣喜雀躍時,潑過去一絲涼水;在兄長情緒低落甚至痛苦時,遞上一些拆解危困的招數(shù)。三年之后,蘇東坡回京,他蒙英宗拔擢卻遭宰相韓琦反對而屈職史館。當事人郁悶,蘇轍勸解:“籍在宮中圖書館工作,借此良機飽讀珍本書籍、名人手稿和名家字畫,豈不美哉?”經(jīng)弟弟這么一指點,一介書生樂而忘憂,欣然前往。
1064年5月,東坡妻子去世,次年4月,蘇洵升天。兄弟倆辭了官職,把父親和東坡妻子的靈柩歷經(jīng)千難萬險,運回到眉山故里。東坡在祖塋周圍種上三千棵松樹,又建了一座廟紀念父親。除了流汗勞碌,還要花費重金,蘇轍始終無語作陪,并主動承擔開銷一半。在回鄉(xiāng)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兄弟情誼,與家門前的翠竹齊生共長。
朋黨之爭籠罩了蘇家兄弟的一生。兄長愛頂牛,愛上書;弟弟蘇轍卻自甘淡泊,樂滋滋地偏居淮陽,只管做自己的教授。東坡一會兒杭州,一會兒密州,一會兒蘇州,他一邊勤耕于政務(wù),一邊寫著憂憤的詩歌,修長的身和狂放的心,難免感到疲累。于是,做哥哥的,常常借了公務(wù)之便,到弟弟處小住解憂。時間長的時候,居然可以住上兩個多月。兩人到湖中劃船,或去城郊漫步,談家務(wù)說政治。正是借了這樣的機會,弟弟請求哥哥遇事三思而后言。東坡坦言:“我一發(fā)現(xiàn)什么事情不對,就像在飯菜里找到一只蒼蠅一樣,非要唾棄不可?!碧K轍直說:“你少說兩句會死???性不忍事,口不擇言,說不準哪天會被人整死?!睎|坡點頭稱是,卻照舊直言直語,炮火橫飛,以至他無法在一個地方呆上三年以上安靜時光。
蘇東坡官小聲音大。他和歐陽修、范鎮(zhèn)等朝廷重臣來往密切,口才一流,且能直接給皇帝寫信。那一年,寫完《上皇帝書》和《再上皇帝書》后,東坡第一次有了性命之憂,蘇轍邀哥哥與自己和家人共度中秋。離別時,兄弟兩人難舍難分,弟弟送哥哥到八十里外的阜陽,同住了半個月才不得不分手。在哥哥登船離去的前夜,兩人吟詩論政,一夜未眠。船到杭州,東坡向弟弟坦露了當時的復(fù)雜心情:“眼看時事力難任,貪戀皇恩退未能?!碧K東坡剛到杭州時,畫家文同告誡他“北客若來莫問事,西湖雖好莫題詩”,弟弟知哥哥脾性,更為哥哥擔心吊膽,少不了時時叮囑他小心。
杭州三年政績卓著,東坡升任密州任太守。此時,弟弟正任職濟南。哥哥在密州親自繪圖并施工造出“超然臺”,弟弟立馬寄來《超然臺賦》慶賀。那年中秋節(jié),東坡登臺暢飲,酩酊大醉。忙碌間,離得很近的弟弟已經(jīng)和哥哥五年沒有見面,望著天空中的朗朗明月,思念如潮涌來,于是,一闕《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在熱鬧后的冷清中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
因為赴湖州太守的途中蘇東坡寫下《湖州謝表》,招來小人圍攻,釀成“烏臺詩案”。竟然連皇太后都保不住他,終至鋃鐺入獄。四周烏鴉滿天飛,蘇軾在獄中萬念俱滅,輾轉(zhuǎn)反側(cè),仍不忘給弟弟寫詩:“……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哥哥在絕命詩中把一家十口人托付給了弟弟。后來,這首詩被寵他的高太后讀到,不禁潸然淚下。
監(jiān)獄之外,弟弟曾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愿納還一切官位替兄長贖罪。但事情哪有這么簡單?他受株連降職,到江西高安赴任筠州酒監(jiān)。
烏臺案后,蒙高太后恩寵,蘇東坡升為中書舍人,在宰相手下工作;蘇轍官至門下侍郎,權(quán)勢比肩宰相,顯赫一時。兩家住得近,串門就在抬腿之間。蘇轍的夫人史氏一心想多生個男孩。每次分娩都格外緊張,她一心巴望著生個男孩,娃娃落地卻又是女孩,連續(xù)九個。蘇轍喃喃自語:“沒事兒,女孩挺好,女孩挺好?!睎|坡聽了都忍不住笑。笑過之后,哥哥不忘為弟弟分憂,夸海口說等侄女兒大了,一定負責(zé)把她們許配出去,瘦高的弟弟每次都回他以如釋重負的一笑。事實證明,蘇東坡真的是出色的紅娘,幾個侄女幾乎都在他的張羅下,有了不錯的夫君。其中包括王適的弟弟和畫竹名家文與可的兒子。從他自己的長子蘇邁娶石言昌的孫女為妻、次子蘇迨娶歐陽修的孫女為妻來看,東坡先生聯(lián)姻的眼界不低。
東坡與政敵論爭言辭犀利,生活中卻從來都是滿紙溫情和諧趣。輾轉(zhuǎn)于饑荒之地,有一封寫給弟弟的信,大學(xué)士不說別的,專說羊脊骨的吃法,告訴弟弟如何燒烤,如何用木針挑出骨間的微肉,卻又說這么個吃法讓“眾狗不悅”,讀信的弟弟不由笑出聲來。東坡愛吃荔枝,于是有了現(xiàn)在中學(xué)生的課文“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弟弟面對哥哥,也總是呈現(xiàn)不一樣的一面。蘇轍生性節(jié)儉,但哥哥在惠州想建橋了,官府拿不出錢來,做弟弟的即差史夫人拿出皇宮賞賜的壓箱寶藏成全善事,給足了哥哥面子,也令惠州人民喜極而泣!
哪知造福一方的兄弟仍不能擺脫厄運,太后逝世后,朝廷奸佞卷土重來,先是把東坡被貶到惠州,后又覺得惠州不是最遠最偏,一紙公文再將他貶到了更遠更偏的海南儋州,蘇轍也被貶倒了廣東的雷州半島。兄弟兩人約好在梧州附近的藤州會面,相聚二十多天,把酒不言歡。然后,東坡奔赴更遠的遠方,開始了苦澀的行程。漂渺的海上一葉舟,風(fēng)浪四起,東坡在船上放了一副空棺,以備收拾遭遇不測后的殘局,時值1097年6月。
1100年正月,蘇東坡恢復(fù)自由。在離開廣東穿越庾嶺,在江西贛縣停留等船的兩個多月里,一場瘟疫,奪去了六個仆人的性命,好在幾個染病的孩子都躲過一劫。蘇東坡一家人游歷于路上,不知將在何處落腳。弟弟從潁昌農(nóng)莊邀哥哥同住,東坡卻不愿加重弟弟的負擔,思量著要置業(yè)和弟弟毗鄰而居。不料,禍起一場痢疾,折騰兩月后,東坡先生不發(fā)一言便駕鶴西去。一個月之前,他已交待兩事:一是要弟弟為自己寫墓志銘;二是要與妻子合葬在弟弟家附近的嵩山山麓。
之后,世上再無蘇家兄弟,再無在政局里共沉浮、在生活中對床眠的書卷儒士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