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脈清 聶仁發(fā)
摘 要:公交站名具有城市地標的作用,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寧波市公交站名在音節(jié)數(shù)量及結構形式上具有以四音節(jié)為主、偏正短語占絕對優(yōu)勢等特征。此外,還具有商業(yè)化以及其他寧波本土的語言特色,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其規(guī)范化問題值得反思。
關鍵詞:寧波市公交站名 音節(jié) 短語
公交站名既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還可以體現(xiàn)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目前,關于公交站名的語言學研究,成果甚少。本文擬對寧波市153條公交線路①,去重后共計2454個公交站名進行考察分析,歸納其語言特點,反思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寧波市公交站名的基本特征
(一)語音形式:音節(jié)數(shù)量以四音節(jié)為主
寧波市公交站名的音節(jié)長短,最少的為兩個音節(jié),多的達到17個音節(jié)。具體情況統(tǒng)計如下表:
從上表可知,寧波市公交站名的音節(jié)數(shù)量分布總體上呈現(xiàn)出不均勻的狀態(tài)。各音節(jié)所占比例如圖1所示,其中四音節(jié)內部各結構比重如圖2所示:
寧波公交站名音節(jié)數(shù)量以四音節(jié)居多。從四音節(jié)內部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2+2”的結構多于“1+3”或是“3+1”的結構。漢字語境一般很注意“偶語易安,奇字難適”的漢語音韻特點,采用“2+2”的結構,如“東鷹花園”“孔浦公園”“怡江新村”等,節(jié)奏感強,具有對稱的美感,符合中國人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
10個及其以上音節(jié)的公交站名僅占約2%,所占比例不多,且這樣的命名方式多由兩個地名組合而成,如“寧沁家園(寧波市房產(chǎn)交易中心江北分中心)”,由寧沁家園、寧波市房產(chǎn)交易中心江北分中心兩個地點組成,目的是為了提高站名的精確度,方便人們識別,符合語言的準確性原則。
(二)結構形式:偏正短語占絕對優(yōu)勢
寧波市公交站名大部分屬于短語,少數(shù)如“外灘”“孔浦”“鼓樓”等19個屬于詞。下表是對寧波公交站名中的短語結構類型的分析:
寧波市公交站名中偏正短語所占比例高達83.7%。偏正短語可以再分為定中短語和狀中短語。表2中的寧波公交站名大多屬于定中短語,如:“望湖市場”“江廈公園”“東鷹花園”“白沙路”“丁香路”等?!巴袌觥敝械摹巴毙揎棥笆袌觥?,所指的位置是名叫望湖的市場而不是其他名字的市場,起到分辨的作用。
寧波市公交站名中的聯(lián)合短語多以括號來標示,其含義是這個站名也可以用括號中的名稱來表示。如“常洪(汽車北站)”,常洪、汽車北站是兩個不同的地點名稱,常洪的范圍大,汽車北站的范圍小,但這兩處位置相當靠近,在此站下車,可找到這兩個地點。采用聯(lián)合短語的形式,用兩個不同的位置來命名公交站名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判斷位置。
寧波公交站名中的方位短語多由“東、南、西、北”等組成,如:“琴橋東”“東湖花園南”“興寧橋西”“日湖公園北”等,分別指琴橋的東邊、東湖花園的南邊、興寧橋的西邊、日湖公園的北邊。方位短語的公交站名表示處所,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區(qū)別方向。
除了上述短語類型之外,寧波公交站名還有其他短語類型。上文曾提到寧波公交站名中的聯(lián)合短語多以括號來標示,但并不是所有用括號來標示的公交站名都是聯(lián)合短語,如:“浙大軟件學院(寧波分院)”“市中醫(yī)院(市心理咨詢中心)、市行政(服務)中心”?!罢愦筌浖W院”和“寧波分院”并不是指兩個不同的學校,而是指浙大軟件學院在寧波開設的分部,全稱應為浙大軟件學院寧波分院,括號里的內容只是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市中醫(yī)院和市心理咨詢中心并不是兩個不同的地點,雖然它們是兩家不同的醫(yī)院,但其營業(yè)地點在同一個地方;市行政中心即市行政服務中心,說法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個事物。
二、寧波公交站名的命名特色
(一)經(jīng)濟:商業(yè)化
當前,寧波部分公交站名商業(yè)氣息濃厚,其中以樓盤名和商業(yè)化機構名稱為典型代表。
隨著近年來樓市的興盛,越來越多的房地產(chǎn)商在樓盤名上做文章。而公交站點的命名為了求新求異也會直接采用樓盤的名稱進行命名,如“錦江年華”“東鷹花園”“水尚闌珊”等。一開始,這些都是作為建筑的名稱,但因為被使用的次數(shù)越來越頻繁,人們約定俗成將它們認作是地名。
把商業(yè)化機構名稱作為公交站名也是寧波公交站名命名商業(yè)化的表現(xiàn)之一。商業(yè)化機構主要指的是商業(yè)圈,包括一些群體化經(jīng)營場所。典型的代表有“萬達廣場北”“路林市場”“三官堂(浙甬建材市場)”等。這些商圈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以這類機構名稱來命名公交站名,一方面可以方便人們購物消費,另一方面這些商業(yè)化機構也可以借助公交這一載體進行宣傳。
(二)地理:反映地形特色
寧波地處東南沿海,境內河流眾多,屬于典型的海港城市、江南水鄉(xiāng)。在寧波公交站名的命名中,與水相關的有:水、河、湖、海、泉、溪、漕、浦、漲、池、渡、港、江、堰、壩、碶、塘等。
“江”:大河的通稱。寧波市境內河流眾多,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等。寧波公交站名中與“江”有關的多達130個,如“甬江路站”“臨江路”“鄞江柴家”“江口站”等。
“港”:指可以停泊大船的江??诎?。寧波作為海港城市,與“港”有關的公交站名有47個,如“顧家港”“集士港”“蘆港”“橫港”等。
“碶”:寧波方言中有一句話“阿拉寧波地方,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成溪,有溪必連河,有河必入海,入海必通碶。”“碶”是河、海之間的水閘。寧波公交站以“碶”為名的有28個,如“碶頭”“張鑑碶”“上水碶”“雙美碶”等。
“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qū)。寧波境內的姚江、甬江、奉化江,三江達海,與“浦”有關的公交站名有“澥浦”“孔浦”“蘆浦”“清水浦”等24個。
“漕”:指通過水道運送糧草。寧波公交站名中與“漕”有關的有“甬江外漕”“柴家漕”“金家漕”“后劉漕”等16個。
(三)社會心理:反映宗族觀念
舊時,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為了生存和安全,人們通常會聚居在一起共同勞動、協(xié)作生產(chǎn)。這些群體以姓氏為紐帶,尊祖敬宗、恩愛相流、合而為親。而長期同姓聚居的地方就以當?shù)氐淖谧逍帐蟻砻H纾汉蚁?,“清時,有胡姓遷此定居,故名”(王蘋、于紅艷,2009)。王家巷,“王氏先祖于清時遷來,今尚有其后裔居此”(王蘋、于紅艷,2009)。這種宗族觀念在寧波公交站名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寧波公交站名中有“胡家村”“胡家墳”“王家弄”“王家壩”等。這類站名通常以“姓氏+通名”或“姓氏+家+通名”的形式命名,如“袁陳村”“丁家漕”等。
(四)歷史文化:保留方言詞匯和古語詞匯
公交站名通常以口語的形式在廣大市民中口耳相傳。寧波市公交站名也體現(xiàn)出了寧波方言的口語特色。如:“隘”是寧波地名常用字,與“隘”有關的公交站名有“方隘”“曹隘”等30個。“隘”在寧波方言中讀“ɡà”,不讀“ài”,寧波公交語音播報系統(tǒng)也將其讀作“ɡà”?!皩幉ǖ孛x‘ɡà有音理依據(jù),有歷史淵源,有廣泛的社會認同,權威字典、詞典應該增補‘隘的地名讀音‘ɡà”(周志鋒,2014)。除了“隘”之外,還有上文提到過的“碶”等等。
方言詞在保留古語詞方面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所以寧波公交站名中也保留了一部分的古語詞匯,如“墟”“鑑”“浦”等。
三、對寧波公交站名規(guī)范化的思考
規(guī)范的公交站名是保障人們順利出行的重要條件,公交站名的規(guī)范化越來越受重視,寧波公交站名也正逐步趨于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寧波公交站名的語言學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形式上,音節(jié)數(shù)量以四音節(jié)為主,長短適中,便于聽說和記憶;結構形式上,偏正短語占絕對優(yōu)勢,突出重點,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除此之外,寧波公交站名的命名還保持了寧波本土的特色,體現(xiàn)了寧波本地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反映了寧波有別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征和歷史文化,表達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
雖然寧波市公交站名的規(guī)范化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凈化了語言環(huán)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規(guī)范現(xiàn)象:1.相交道路名稱難理解。有些站名以相交道路名稱命名,例如:“天童北路興寧路口”“賀丞路江東南路口”等。這些站名由兩條道路構成,除了道路名稱不方便記憶之外,對寧波道路情況不了解的外地人來說更加難以理解。2.同名不同站。這樣的情況容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例如:“公交鼓樓站”和“鼓樓站”是兩個不同的站點,雖然都是鼓樓,但兩者相距約需步行10~15分鐘的路程,市民容易為此多走冤枉路。3.更新不及時。公交站名未能及時跟上城市變化的腳步。例如:隨著臨時南站的撤銷以及汽車南站的投入使用,988路途經(jīng)的站點仍以“臨時南站”命名,不明情況的人們容易產(chǎn)生誤解。相應地,汽車南站作為人們出行的重要基礎設施,與寧波火車站相鄰,“寧波火車站”也應該修改為“寧波火車站(汽車南站)”。
公交站名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公交站名的命名應該認真嚴謹。寧波市公交站名的命名在符合交通狀況的基礎之上應重視語言文字的應用。要兼顧地域特征,充分反映城市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特色,凸顯城市個性。城市是發(fā)展變化的,公交站名也是一個與城市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勢必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所以,需要對有關站名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完善。
注釋:
①數(shù)據(jù)更新至2014年6月30日。
②站名中若有注釋,注釋字數(shù)也統(tǒng)計進該站名的字數(shù)中。
參考文獻:
[1]宋夢懷,蔡靜.武漢市公交站名考察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4,(1).
[2]王蘋,于紅艷.寧波地名的文化意義闡釋[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5).
[3]周倩.沈陽公交車站名稱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周志鋒.請為“隘”字補一個寧波地名特殊讀音[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6).
(葉脈清 聶仁發(fā)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