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帕
說起馬來西亞,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吉隆坡的雙子塔,也不是赫赫有名的云頂賭場,而是這個叫馬六甲的地方。學習文科,熟悉歷史地理的人說起馬六甲,腦海中總能立刻浮現(xiàn)地理老師畫出的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圖,抑或是歷史老師說起的鄭和七下西洋。趁著清明不長不短的三天假期,直飛吉隆坡的機票搞特價,我便毫不猶豫地前往這個在書中無數(shù)次提到的奇妙之地。
抵達的那天晚上天空特別美,看見落霞緋紅,看見星月閃耀,遠處的云端似乎還有電閃雷鳴,飛機穿過斑駁的云層,就像穿越了時空一般。遙想當年鄭和的船隊克服了怎樣的艱難才來到這片土地,610年如一剎,就像舷窗外的流云匆匆而逝,到如今,只是短短4小時的航程,我就到來到異國他鄉(xiāng)。
我坐在前往馬六甲的大巴上,車程大約3小時。獨自想著那些塵封中的歷史往事,看著車窗外大片大片的棕櫚樹林,還沒能從紅眼班機的困倦中走出來,便慢慢地昏睡過去。直到大巴到站,我睜開惺忪睡眼:“咦,這怎么像是回到了國內(nèi)呢?”滿街的中文招牌和熟悉的黃皮膚面孔,完全沒了在吉隆坡一下飛機滿眼都是皮膚黝黑,或是裹著頭紗的馬來人的陌生感覺。對于完全不識馬來語以及只有半桶水英語能力的我來說,前往馬六甲真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當我用英文跟的士司機說:“The baba house hotel.”司機看我是中國人的模樣,立即回答我:“僑生旅館對吧?”我先是詫異了一下,說:“您中文說得真好。”
記得前些年有一部特別火的新加坡電視劇叫做《小娘惹》,講述的就是發(fā)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馬六甲的故事。峇峇娘惹是指明代漢人來到馬來西亞所生的后裔,男性稱作峇峇,女性稱為娘惹。《小娘惹》的主人公月娘是馬六甲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一生歷盡苦難,飽經(jīng)滄桑,最終贏得令人尊重的愛情和一番事業(yè)成就。劇中大量展現(xiàn)了滿是中華文化元素的復古情懷,我大概也是受到這部電視劇的影響,才想來看看這個在異國綻放中華文明的奇妙之地。
僑生旅館就在《小娘惹》拍攝取景地的對面,是一座典型的峇峇娘惹風格建筑,原先是一戶大戶人家的祖屋,后人將它改成了旅館。一進門便被大廳富麗堂皇的家具和裝飾吸引了:雕刻細膩的紅木鎦金座椅,茶幾上擺放著描畫生動的游魚瓷瓶,案幾上青花瓷香爐里焚著熏香余煙繚繞,墻壁懸掛的裝飾精美的玄關(guān)鏡,地板鋪著菱形花紋格瓷磚,四處可見漢字書寫雋永的“忠勇”“孝義”“福壽”“安康”字樣,窗上或藍或綠的彩色玻璃將陽光散射成一種奇妙的光透進來。突然有種感覺,我不是旅人,而是被歷史邀請來的賓客。
聽當?shù)厝说慕榻B,這些極具中華元素的裝飾物品都基本從中國國內(nèi)取材用匠,瓷器是專門從景德鎮(zhèn)定制的,制作家具的木匠來自中國,就連案板的大理石都是從云南運過來的??峙略趪鴥?nèi),生活中大部分地方都難尋這些老一輩能工巧匠的物什了吧,這里仿佛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路途中碰到幾個同在馬六甲游玩的國人,大家都在感嘆為什么中華文明在這異國他鄉(xiāng)保存得如此完整。我想大概因為明朝之后留在當?shù)氐娜A人與中國大陸再無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他們傳承下來的文化才保持得如此完整。骨子里的記憶就是這樣的,也不會改變。
在馬六甲的老街穿梭,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家售賣娘惹服飾的店鋪里,想買一些當?shù)靥厣姆b,以便更好地體驗異域風情。老板娘一見到我們,立即熱情地用英文跟我們打招呼,我們也用英文回應。后來老板娘聽見我和丈夫用粵語交流,轉(zhuǎn)而也用一口流利的粵語與我們攀談起來。原來老板娘祖上是廣東籍人士,清末來到南洋做服飾生意,直至現(xiàn)在家族后輩一直經(jīng)營著店鋪?!皬男∥覀兌际钦f粵語的,去了學校才學了馬來語和英文,我的馬來語說得根本不好,我們從小都是看著TVB的電視劇長大的!”我大概在一些傳記和史料中略略了解到馬來華人是如何在馬來西亞政府一些政策傾斜下艱難的生存,上世紀六十年代,政府規(guī)定只有以馬來語為教學媒介語言的學校才能獲得政府津貼,很多中文中學被迫改制成為政府中學,而以林連玉為代表的馬來華人明確表示,不要一分錢津貼,我們也要辦獨立中學,學習母語是每個民族天賦的人權(quán)!馬來華人努力的捍衛(wèi)中華文化,卻不被馬來政府承認,亦不為眾多中國人所知,馬來西亞的中華文化,顯得有些遺世而獨立的尷尬。
換上一身標準的娘惹裝束,繼續(xù)在街頭游走,仿佛穿越了歷史,找到屬于那個時代的美麗。走走停停,總是被身邊一幢又一幢各式各樣的復古建筑所吸引,這家的雕窗雅致,那家的匾額特別,幾乎每一家都在經(jīng)營著一個家族的傳統(tǒng)手藝,或是做醬料食品,或是衣裝服飾,或是古董字畫、工藝制品。這些字號基本都有百年歷史,由家族一代代傳承經(jīng)營,每一個行當都有著自己堅守的原則和品質(zhì)。
在一家叫做“中華茶室”的飯館前,我們加入了在門前排起長隊等待用餐的隊伍。隊伍從街頭排到了馬六甲河的橋面上,里面不但有中國人,還有許多金發(fā)碧眼的歐美人,這到底是何等的美味,才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在烈日下排隊?大概過了一小時,我們才得以上桌。我一坐下就問服務員:“有沒有菜單?”他送上兩杯茶水,說:“我們沒有菜單,只賣海南雞飯這一道。”我轉(zhuǎn)而看到了在案板前忙碌著年逾花甲的掌廚師傅,他正在麻利地砍著雞塊、澆汁配菜,將雞肉和飯團碼得整整齊齊后送到客人面前。茶室外的世界早已是日新月異風云變幻,我看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堅持,相較于國內(nèi)一些看見某行業(yè)有利可圖,立即放下本行轉(zhuǎn)入投機行為的商人,這些世代經(jīng)營家族傳承行業(yè)的南洋商人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艱難困苦,抵住了多少誘惑才能守住這一份祖業(yè),才獲得如此長的隊伍的尊敬。
到了晚飯時間,在當?shù)厝说慕榻B下我們來到了一間不太起眼的娘惹菜館,正猶豫著要點什么菜,身穿金色蕾絲邊的“可峇雅”長衫搭配藍花紗籠裙,腳踏花色繡珠鞋的老板娘拿著菜譜走到我們面前,向我們推薦了幾道店里的特色菜:娘惹炒面,鳳梨蝦,叻沙。當中式食材內(nèi)斂的烹飪方法,加上南洋各色香辛料的奔放,會碰撞出怎樣絕妙的滋味?在國內(nèi)常吃到的粉絲面條、魚蝦蛋肉,遇上椰漿的爽滑濃郁、檸檬的清新微酸、香茅的浸人心脾、南姜的鮮辣辛嗆、鳳梨的香甜多汁……那種看起來色澤繽紛、味道甜辣鮮香的娘惹菜式,正是華人與馬來人文化調(diào)和出熱情迸發(fā)的浪漫。
馬六甲地方不大,充其量相當于國內(nèi)的一個普通的小縣城,但這里每一處都是風景,每一個角落都藏有故事,歷史不是塵封的老舊書籍,而是如此鮮活地存在于雕欄玉砌閣樓之中,在百年古樹的新枝綠葉上,在蟬鳴鳥叫的回響中,在街頭閃爍的黑色眼珠里。
臨別前,酒店的大堂經(jīng)理特地為我們叫來了一輛提供中文服務的的士。想不到司機也是說粵語的,他知道我們來自中國,非常友善地提醒我們在馬來西亞各種注意事項,還跟我們說,讓我們打的士盡量找華人司機,因為有些印度裔司機會宰客。突然想起之前同樣的路程,我們被一個印度裔的司機“宰”了幾塊林吉特,果然是這個華人司機的價格比較公道。他鄉(xiāng)遇故人,我們突然覺得這位華人司機格外親切。我們說起清明時節(jié),他亦知道中國大陸已是淫雨霏霏。車里放著鄧麗君的懷舊情歌,他用深沉的中音輕輕地跟著吟唱,似訴當年無盡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