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敏
摘 要:“90后”大學生已經作為當下大學生主流,如何有效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個值得重視、急需探索的問題。目前,對“90后”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諸多“短板”,有學生自身的,也有組織層面的,需要從健全教育培養(yǎng)機制、挖掘教育活動形式、打造網絡教育平臺、加強教育主體培養(yǎng)等方面加以改進。
關鍵詞:“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6-0028-02
自2010年以來,“90后”大學生已經日益成為目前中國大學生群體的主力軍。近年來,我國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給新生代的大學生們打上時代烙印,使他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質,“90后”大學生也不例外。一方面,他們掌握著較為豐富的文化知識,思想活躍,富于創(chuàng)新,將逐漸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他們仍處于需要從多角度和多方位提升自己的學習階段,尤其是處于真正意義上的對黨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的磨合期。在當前各種聲音層出不窮的信息爆炸時代,“90后”大學生需要具備足夠的甄別、分析、判斷能力,增強政治定力,從思想層面入手,帶動自身行為,提高自身素質。因此,必須根據“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為目標導向,探索出更有針對性的適合“90后”大學生的教育模式,著力提升其理論修養(yǎng)和踐行能力。
一、“90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自主性亟待加強
通過實地調研和深入訪談,我們發(fā)現,目前部分“90后”大學生自我學習與教育不夠,思想政治上的不重視也導致了自身行為的偏差。
1. 政治理論修養(yǎng)尤為不足
“90后”大學生比較忽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有的不太重視理論學習。部分“90后”大學生黨員在政治理論學習中采取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有些同學雖然態(tài)度端正,但對理論知識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流于表面,一知半解,沒有細加鉆研琢磨。長期下去,會讓他們的理論基礎越來越薄弱,政治素養(yǎng)越來越差,不利于自身發(fā)展和組織進步。
2. 思想道德修養(yǎng)有待提高
“90后”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對個人利益十分看重,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選擇上希望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能夠均衡和兼顧,在讓渡自己的個人利益來成全集體利益這個問題上,他們中有的人表現出不理解的態(tài)度。加之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多樣的甚至是相悖的觀點相互交鋒,思想活躍的“9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廣泛,能接收到的訊息繁雜且良莠不齊,要培養(yǎng)他們自覺抵制各種誘惑的能力,亟須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3. 組織紀律性仍需加強
“90后”大學生是追求自我和個性解放的一代,他們普遍崇尚自由,不喜歡被所謂的“紀律”和“規(guī)則”束縛。這一沖突就使得部分“90后”大學生在實際的學習、社會和工作中自由散漫,對組織紀律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二、“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缺失
在對“90后”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如何查找原有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使我們對“90后”大學生的教育更有針對性,更契合“90后”大學生實際和后續(xù)培養(yǎng)需要,是高校學生工作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當前既有的教育模式對“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具有較大的作用,但有時可能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1. “形式教育”忽略教育實效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一類的活動,有些“90后”大學生不太樂于參加,參加的人積極性也不高,學習基本浮于表面,沒有真正深入和投入進去,從而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加之個別教師素質不高, 把握不住學生思想脈絡以及社會熱點和學生關注的焦點,脫離教育實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僅僅是為了完成工作要求,最終導致活動開展“重形式輕內容、重安排輕檢查、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發(fā)生。
2. 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結合不夠
在既有的高校針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模式中,理論學習是主要組成部分,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非常少。究其原因,則是因為理論學習資料來源方便快捷,組織形式也相對簡單。不可否認,理論知識是基礎,是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必須重視的。但與之同時,我們也要充分意識到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實踐出真知,做好大學生的實踐教育將使他們能更好地認識理論和理解理論,更好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反哺”理論學習,增強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 整體教育與個體教育兼顧不夠
在既有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中,過多強調的是對這一群體的整體教育,而針對這一群體中個體教育探索則相對較少。毋庸置疑,“90后”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有其群體性學習需求,比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整體性認識,對社會現狀和社會熱點的關注和理解等。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每位大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成長和發(fā)展的個體化需求。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在重視對其整體教育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個體教育,應支持和鼓勵每位大學生成長成才,并根據個人的奮斗目標和成才特點,形成符合個體實際的發(fā)展教育模式。
三、“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優(yōu)化措施
在對“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的優(yōu)化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將之前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地落到實處,“優(yōu)化”應當是在傳承經驗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同時,“優(yōu)化”也需要改進,需要教育模式更具時代感和針對性。只有將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使教育模式與學生特點相適應,才能更為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針對“90后”大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更接地氣,效果更為顯著。
1. 健全教育培養(yǎng)機制
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充分了解“9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在此基礎上依據教育目標制定群體教育方案和具體的實施細則,同時要充分兼顧個體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發(fā)展路徑,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個體針對性教育,做到既注重群體進步也兼顧個體發(fā)展。
2. 挖掘教育活動方式
“90后”大學生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很多元,這一方面讓他們擁有了更多選擇,另一方面一些不好的價值觀念,比如說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唯利益主義等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因此,高校學生工作者應針對各種社會現象和現實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引導,幫助學生積極學習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更契合學生實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意識、團隊意識、協作意識、回饋意識等。同時,可以通過積極開展“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市民學校等社會實踐活動,提升“90后”大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只有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據調查,部分“90后”大學生認為理想信念是一個比較虛的概念,在思想和行動上都不夠重視,針對這一現狀,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更應該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培養(yǎng)結果的實效性。
3. 打造網絡教育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應用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目前諸多教育平臺中,網絡教育平臺的建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高校學生工作者必須牢牢占領的教育陣地?!?0后”大學生是在網絡化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網絡無疑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高校學生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打造網絡教育平臺,依靠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增強對“90后”大學生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參與政治理論學習、參加各種活動,這一方面可以豐富教育活動的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更樂于接受。
4. 加強教育主體培養(yǎng)
這里所指的對教育主體的培養(yǎng)包括“90后”大學生和高校學生工作者兩方面的培養(yǎng)。高校以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只側重針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于學生教育工作者的持續(xù)教育,這顯然是不可取的。高校學生工作者的理論素養(yǎng)、行為表現等都會對大學生產生直觀的影響。我們在加強對“90后”大學生教育培養(yǎng)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對高校學生工作者的再培養(yǎng)和再提高,使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能真正跟上時代的步伐,和學生的需要不脫節(jié)。
四、結束語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提高“90后”大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質量一直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問題。高校學生工作者必須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剖析“90后”大學生特點,不斷優(yōu)化教育機制和教育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果.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機制的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中國青年報,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