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陌
從伊斯坦布爾前往卡帕多奇亞,經(jīng)歷了一場視覺的大轉(zhuǎn)變,前者是歷史豐厚的大都市,人群熙攘;后者廣袤而貧瘠,人煙稀少。飛機抵達開塞利(Kayseri)如同小鎮(zhèn)車站一樣的飛機場后,還要開很長的一段路才到達卡帕多奇亞的格雷梅小鎮(zhèn),恍若行進在進藏的路上,單調(diào)卻開闊。而印象中的奇特地貌卻遲遲不肯出現(xiàn)。直至近兩小時,才出現(xiàn)聳立的石柱,一個、兩個、三個……然后就是一群一群地出現(xiàn),格雷梅終于到了。第一個晚上,我已經(jīng)想象著坐熱氣球俯瞰奇特地貌的景象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起床,簡單洗漱后我立馬跑上陽臺,放眼四望夾雜在石林間的小鎮(zhèn),寶藍色的天空中點綴著顆顆繁星,小鎮(zhèn)酣然沉睡,它安靜得那么美麗,讓你不忍去驚擾,可惜我沒帶三腳架,那迷人的星空和靜謐的小鎮(zhèn)清晨無法用圖片保留。接我們的中巴車開到一個類似于旅游集散中心的地方,用過早餐辦過手續(xù)后就出發(fā)了,先前聚集著很多車子,陸陸續(xù)續(xù)又撤離了,朝著不同的方向而去,像我們大多數(shù)人之間那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路越來越曲折,進入山谷的時候一些路狹窄得比車身都不如,只能側(cè)著開行,非??简烋{駛技術(shù)。
工作人員認真而費力地為氣球補風(fēng)吹氣,待到真正鼓起來的時候,示意大家爬進下面的吊籃中。土耳其人的熱情在那一刻再次顯露,扶的、抱的、推的,總之怎么樣都要來幫你一把,待到我們都爬入吊籃后,工作人員熱情地拿過我們的相機為大家合影,甚至無需你主動要求。升空的剎那,工作人員在下面頻頻揮手,機師和我們開起了玩笑的同時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及安全普及。氣球越升越高,越過樹梢,越過山頂,當(dāng)終于見到山丘對面無數(shù)只熱氣球的時候,原本斂聲屏氣的一籃筐人頓時沸騰了,歐洲人、印度人、日本人,還有我們四五個中國人,驚呼的、拍照的、說笑的,小小籃框熱鬧極了。熱氣球悄無聲息地升高、移動,偶爾與其他的球接近,又慢慢遠離,有時甚至撞到了其他的熱氣球,大家高興地say hi 之后又飛向不同的方向。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群人靜靜地欣賞著底下獨特的地貌,彼此并無言語,真有無聲勝有聲之感,因為眼前的綿延幾千公里的獨特風(fēng)景,確實讓人著迷。我們飛過山谷、飛過山巔、飛過田野、飛過小鎮(zhèn),照片拍了無數(shù)。這期間,時有新的熱氣球升起,也有趕早的已經(jīng)慢慢降落,但天空中總是靜靜地懸浮著很多,彼此成為風(fēng)景。
大概一個半小時之后,熱氣球慢慢墜落,慶功酒后,工作人員又是熱情地與我們合影留念,土耳其人的熱情再次顯露無遺,歡笑聲回蕩在氣球周圍。
熱氣球項目結(jié)束后,便開始了格雷梅游玩的經(jīng)典線路,大概由于天氣太好,那些聳立在廣袤大地上的奇巧石柱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清晰、堅毅,而鴿子屋和其中一座古城的遺址,經(jīng)過千年依然有著很多居住洞穴的痕跡,實在讓人嘆為觀止。這些景點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取勝,火山巖經(jīng)過風(fēng)化和侵蝕,呈現(xiàn)出各種造型的石林和石柱,有的像煙囪,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動物,千奇百怪,妻子和很多游客都說此景像極了月球表面。但當(dāng)你走近看時,那些鑿在山谷里的洞穴有時讓一座小山谷看上去顯得千瘡百孔,這種形象正好呈現(xiàn)了導(dǎo)游口中的某一段過去的歷史。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是這條線上比較重要的一個景點,已經(jīng)被辟為國家公園。這里最早是4世紀時土耳其基督徒避難的地方,他們擇隱蔽山谷,鑿穴而居,而信仰依舊,在堅硬的山石上,鑿刻出了很多教堂和修道院,如黑暗教堂、蘋果教堂、蛇之教堂等等,里面根據(jù)《圣經(jīng)》相關(guān)人物和故事而進行的彩繪,今天依然存留。據(jù)說這里之后一直作為一個宗教聚集區(qū)而存在,鼎盛時期這里的洞穴和教堂如蜂巢般密集,一直到14世紀時才湮沒。到了 19 世紀,修道士們又回來住在這些巖錐體里,一直到 1922 年。如今,有些山洞變成了土耳其人居家的住所,另一些則用作貯藏或牲畜廄棚。光陰荏苒,這里早已聽不到昔日誦讀經(jīng)文的聲音,我們只能從那些雖已略顯斑駁但色彩鮮艷依舊的壁畫當(dāng)中去想像教堂中曾有的光景和氛圍,感受那跨越時空的虔誠與莊嚴。這里現(xiàn)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然而,一個地方既已成名,便免不了游客蜂擁,因而讓旅行體驗打了折扣,我們也只是選擇性地看了其中幾個教堂和遺跡。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要真正認識這個地方的價值和體會其非凡,是做不到的。烈日當(dāng)空,我們匆匆離去。
后半程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莫過于離格雷梅不遠的小鎮(zhèn)Avanos,在這片類似月球的干旱土地上,難得看到清流徐徐,河床中間有一塊灘涂,上面散落著很多陶陶罐罐,可惜我們并沒有在小鎮(zhèn)停留,只去了一個陶瓷作坊。按著陶瓷作品的成型過程,講解員給我們一一介紹各個流程,有時候風(fēng)景看得疲了,穿插些這樣的項目頓時有種新鮮感,特別是看工作人員在胚上作畫和器型制作時,讓我想起《人鬼情未了》中的經(jīng)典場景,恨不得自己跑上去轉(zhuǎn)一個杯、盞、碗出來。
第三天要離開格雷梅的時候,我們?nèi)チ诵℃?zhèn)背后的山坡等待夕陽,這短短的個把小時,游客和小鎮(zhèn)上的青年混跡在一起,有的在玩耍,有的一起等待日落,竟然成了在格雷梅最具詩意性質(zhì)的一段光景。